氯诺昔康
中文名称:氯诺昔康
中文同义词:6-氯-4-羟基-2-甲基-3-(2-吡啶氨基甲酰基)-2H-噻吩并[2,3-e]-1,2-噻嗪-1,1-二氧化物;氯诺昔康;劳洛克西;6-氯-4-羟基-2-甲基-N-2-吡啶基-2H-噻吩并[2,3-E]-1,2-噻嗪-3-羧酰胺1,1-二氧化物;劳诺昔康,CHLORTENOXICAM,RO-13-9297,TS-110,XEFO
英文名称:Lornoxicam
CAS号: 70374-39-9
分子式: C13H10ClN3O4S2
分子量: 371.82
EINECS号:
相关类别: APIs;原料药;Inhibitors;Intermediates & Fine Chemicals;Pharmaceuticals;Sulfur & Selenium Compounds;Fused Ring Systems;非甾体消炎药;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API;AVITA;Other APIs;医药中间体
Mol文件: 70374-39-9.mol
氯诺昔康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适应症 用法与用量
氯诺昔康 性质
熔点 225-230°C (dec.)
储存条件 -20°C Freezer
CAS 数据库 70374-39-9(CAS DataBase Reference)
氯诺昔康 用途与合成方法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氯诺昔康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系噻嗪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它相对均衡地抑制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两种异构体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产生抗炎镇痛作用。该药的COX1:COX2抑制率为0.6,因此它具有传统NSAID的良好镇痛作用。同时,该药并不抑制5-脂氧化酶的活性,因此它不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也不将花生四烯酸向5-脂质氧化酶途径分流,而花生四烯酸及5-脂氧化酶的代谢产物可抑制脊髓的伤害感受器的冲动过程,从而使氯诺昔康发挥与类肽类止痛药物相似的镇痛效果。氯诺昔康和萘普生均能显著降低OA患者的休息疼痛积分、关节压痛指数和关节肿胀指数,两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氯诺昔康对改善患者的活动痛积分效果优于萘普生。
动物体内安全性研究显示,毒性特征与一半氧化酶抑制作用是一致的。消化道和肾脏是对毒性作用最敏感的器官。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用氯诺昔康没有血管刺激性和肌肉刺激性,不会引起过敏和溶血。
适应症 常见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及健鞘炎。同时也适用于手术后急性疼痛、外伤引起的中至重度疼痛、神经痛(如急性坐骨神经痛)、腰痛及晚期癌痛。
用法与用量 针剂:急性中度手术后疼痛以及与急性腰坐骨神经痛相关的疼痛。
片剂:各种急性轻度至中度疼痛和由某些类型的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炎症。
注射剂:每次8毫克,每日剂量一般不超过16毫克。对于某些病人,如有需要,首24小时内的首次剂量可为16毫克,之后可再加用8毫克。即第一天的最大剂量为24 mg。其后的剂量为8mg,每日2次。每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
片剂:需用足量水送服。
急性轻度或中度疼痛:每日剂量量为8-16 mg,仅一次使用时,服用8-16 mg。如需反复用药,每日最大剂量为16mg。最好分为每日2次服用。
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炎症:每日的剂量为12-16 mg。推荐使用的剂量为每次1片,每日2次。
最大剂量:每日不得超过16mg。
肾功能不全时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应调整用量。
化学性质 橙色至黄色结晶,熔点225~230℃(分解)。pKa24.7。UV最大吸收:371nm。分配系数(正辛醇/Ph值7.4缓冲液):1.8。急性毒性LD50小鼠,大鼠,兔子,狗,猴子(mg/kg):全部>10口服。
用途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通过阻断环状氧合酶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但对酯质氧合酶无作用。
生产方法 2,5-二氯噻吩(I)用氯磺酸在氯化亚砜存在下进行氯磺化反应,得到磺酰氯(Ⅱ)。接着和甲胺在氯仿中酰化,得到磺酰胺(Ⅲ)。再和二氧化碳及丁基锂在乙醚中进行羧化反应,得到羧酸(IV)。(Ⅳ)先和五氯化磷作用,再加入甲醇,酯化得到羧酸酯(V)。(V)在二甲基甲酰胺中,氢化钠存在下,和碘乙酸甲酯反应,生成叔胺(Ⅵ)。再在甲醇钠作用下,环合得到噻嗪衍生物(Ⅶ)。最后和2-氨基吡啶,在二甲苯中回流,得氯诺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