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夫定原料及片剂(3+6) 药品名称:替米夫定 替米夫定技术转让 替米夫定原料 英文名称:Telbivudine 剂型及规格:片剂:600mg 适应症: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血清氨基酸转移酶(ATL或AS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性乙型肝炎患者。 申报类别:化药3+6。 产品特点: 替比夫定为天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自然L型对应体,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乙肝病毒(HBV)DNA多聚酶药物。替比夫定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腺苷,腺苷的细胞内半衰期是14小时。替比夫定5’-腺苷通过与HBV天然底物胸腺嘧啶的5’-腺苷竞争,从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的活性;通过整合到HBV DNA中造成乙肝病毒DNA链延长的终止,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替比夫定同时抑制乙肝病毒DNA第一链和第二链的合成。替比夫定5’-腺苷浓度
利伐沙班原料及片(3+6) 药品名称:利伐沙班,拜瑞妥 英文名:Rivaroxaban 化学名称:5-氯-N-(((5S)-2-氧代-3-(4-(3-氧代吗啉-4-基)苯基)-1,3-恶唑啉-5-基)甲基)噻吩-2-甲酰胺 剂型及规格:利伐沙班片,10mg/片 适应症: 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VTE)。 也可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降低冠状动脉综合症复发的风险等。 申报类别:化药3+6类。 产品特点: 利伐沙班是拜耳公司历经10年研发的新型抗凝药物,是全球第一个直接Xa因子抑制剂,Xa因子是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的交汇点,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点。拜瑞妥即高选择性、直接抑制Xa因子活性,从而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和血栓的形成。 Xa因子是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结合点,在凝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被认为是新型抗凝药研发中非常重要的靶点。众多研究表明,单一抑制Xa因子,可以更有效抗凝,疗效可预测,其治疗窗宽,且对正常止血过程无影响,此外,从理论上讲,直接抑制Xa因子,停药后不引起反弹。因此,选择Xa因子作为作用靶点,将可能产生更优的临床疗效,而且对凝血过程的影响可控。 拜瑞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其起效迅速,给药后2-4小时可以快速达到血浆浓度峰值。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达80-100%。而且服用后1-4小时即可获得最大抑制Xa 因子的作用,抗Xa活性维持时间长,长达24小时。 研究表明,拜瑞妥不同剂量多次给药后均无蓄积。其在健康年轻受试者体内半衰期为5-9小时,老年受试者体为半衰期为11-13小时。拜瑞妥通过粪便和肾脏双重清除,约有2/3通过代谢降解,然后其中一半通过肾脏清除,另外一半通过粪便途径清除。剩下的1/3以原型直接通过肾脏清除。拜瑞妥原型是人体血浆内最重要的化合物,尚未发现主要的或具有活性的循环代谢产物。 临床应用: 推荐剂量为口服拜瑞妥10mg,每日一次。如伤口已止血,首次用药时间应于手术后6-10小时之间进行。治疗疗程由患者所接受的骨科手术类型而定:对于接受髋关节大手术的患者,推荐一个治疗疗程为服药5周;对于接受膝关节大手术的患者,推荐一个治疗疗程为服药2周。 拜瑞妥的临床特点:口服,无需注射,10mg,一日一次;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无需根据年龄、性别、体重和种族等调整剂量;无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用药不受食物影响;大型临床研究表明,与依诺肝素相比,拜瑞妥可更进一步降低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当。拜瑞妥用于术后VTE预防有效、安全,临床应用简便,将有可能成为VTE预防的理想选择。 开发上市情况: 2008年在欧盟及加拿大等地上市,2009年6月在中国正式上市,2011年在美国上市,至今拜瑞妥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上市。 知识产权状况:化合物专利2000年11月12日CN00818966 研发进度:原料药完成中试并建立质量标准,制剂完成小试并建立质量标准。 提供各种报批所需杂质。 合作方式:面议。
头孢洛林酯原料及无菌粉针剂(3+3) 药品名称:头孢洛林酯,头孢他洛林酯 英文名:Teflaro,ceftaroline fosamil 剂型及规格:无菌粉针剂;400mg、600mg 适应症:用于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BP)和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ABSSSI),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大于的18岁的患者每次600mg,每12小时一次,于一小时内滴注完成。 申报类别:化药3+3类。 产品特点: 2010年10月29日美国FDA批准一种新的注射用头孢类抗生素——头孢他洛林酯,用于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BP)和急性细菌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ABSSSI),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感染。这两种适应症都属于严重并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头孢他洛林酯由日本武田制药公司开发,美国Forest Laboratories获得市场授权。 和其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一样,头孢洛林的化学结构中,一个双环与4个β-内酰胺环结合组成一个头孢烯环。头孢洛林对MRSA的活性正是由于其1,3-硫氮杂茂环。 头孢洛林是最新一代的头孢菌素,临床III期实验显示其对于MRSA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照实验显示在对于MRSA的治疗中,头孢洛林与万古霉素和氨曲南合用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对于小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头孢洛林也与头孢曲松的治疗效果相当,也没有显示更多的副作用。 头孢洛林还可以有效的与PBP-2a结合,这种蛋白通常由MRSA产生而且不易与现在临床广泛使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因此,头孢洛林对于MRSA具有有效的抗菌活性,优于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知识产权状况:化合物及其用途专利到2018年12月到期。 研发进度:已开发完毕,待申报。 合作方式:面议。
依替米贝(依折麦布)原料及片(3+6) 药品名称:依替米贝,依折麦布 英文名称:Ezetimibe 化学名称:1-(4-氟苯基)-3(R)-[3-(4-氟苯基)-3(S)-羟丙基]-4(S)-(4-羟苯基)-2-吖丁啶(氮杂环丁烷)酮 剂型及规格:依折麦布片:10mg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申报类别:化药3+6。 申报信息:目前无仿制申报信息 产品特点: 依折麦布是默克与先灵葆雅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型调血脂药,是他汀类药物问世15年以来首个完全创新作用机制的调脂药物,该药于2002年11月在德国和美国首次上市。现已通过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Ezetimibe),是一类全新的降胆固醇药物。众所周知,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来源是肠道内吸收膳食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另一种来源是肝脏和外周组织中产生的胆固醇。肠道内吸收的胆固醇大约2/3,来源于胆汁,1/3来自膳食。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途径是抑制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而第一个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则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胆固醇在肠道中的吸收而发挥作用。 依折麦布的半衰期为22小时,每天服用10mg,可以抑制胆固醇吸收平均达54%,可使LDL-C降低18%左右。 市场情况: 依折麦布(ezetimibe)是一类新型降胆固醇药物,是一种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主要阻断胆固醇的外源性吸收途径。它通过作用于胆固醇转运蛋白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并且,依折麦布几乎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不影响他汀类药物浓度,二者合用不会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他汀类药物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可以分别从胆固醇的内、外源性途径对血脂水平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疗效。已有临床研究显示:依折麦布单独使用对胆固醇水平降低的幅度不大,但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时,显示出显著的协同作用,可减少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水平也在不断改善,然而人们的血脂水平也在随之升高。国内开展的许多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中国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保守估计为7%到8%,而实际平均发病率可能达到10%以上,全国有超过一亿的人口需要接受调脂治疗。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患有高胆固醇的患者中,其中35%的人知道自己的病情,但只有12%的人接受治疗,大多数的高胆固醇患者并未接受到适当的治疗。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降胆固醇药品将越来越有发展潜力,预估全球仅他汀类药物的市场已超过180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率增加。2007年全球销售额前200名的处方药中,有八项降胆固醇药品,总销售额为214.5亿美元,排名各类用药之首。 知识产权状况:依折麦布有化合物专利,专利到期:2014年。 国内生产及研制情况: 国内有进口药品:MSP SINGAPORE COMPANY LLC公司 依折麦布片:10mg 研发进度:已开发完毕,待申报。 并提供下列杂质 SCH60969/SCH61348、SCH209549、SCH483429、SCH59566、SCH57871、SCH483421 合作方式:面议。
替卡格雷(替格瑞洛)原料及片(3+3) 药品名称:替卡格雷片,替格瑞洛,倍林达 英文名:Ticagrelor,BRILINTA 化学名称:(1S,2S,3R,5S)-3-[7-[(1R,2S)-2-(3,4-Difluorophenyl)cyclopropylamino]-5-(propylsulfanyl)-3H-[1,2,3]triazolo[4,5-d]pyrimidin-3-yl]-5-(2-hydroxyethoxy)cyclopentane-1,2-diol 剂型及规格:替卡格雷片,90mg/片 适应症:抗血小板凝集药。 申报类别:化药3+3类。 产品特点: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持续增长的今天,抗血小板治疗仍是当前ACS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替卡格雷是化学结构为环戊三唑磷嘧啶的第一个口服、作用可逆的ADP 受体拮抗剂,可直接作用于P2Y12受体,无需代谢激活。研究显示,替卡格雷与氯吡格雷相比,能明显降低患者心梗、卒中或心血管死亡等首要终点事件,而严重出血并发症没有增加。 替卡格雷为非前体药,无须经肝脏代谢激活即可直接起效,与P2Y12 ADP受体可逆性结合。PLATO研究结果显示,替卡格雷治疗12个月在不增加主要出血的情况下,较氯吡格雷进一步显著降低ACS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复合终点事件风险达16%,同时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达21%。 替卡格雷和氯吡格雷的作用方式不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造成不可逆转影响,血小板在一周内都维持原状,但停止替卡格雷治疗后,该作用被很快减弱或逆转,两天内血小板会上升。这种差异对手术中病人过量出血是非常重要的。快速逆转后更适合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用药,或拥有多支血管病变并可能会接受旁路手术患者。 市场情况: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百时美施贵宝和赛诺菲-安万特的Plavix(氯吡格雷)已成为年销售额百亿美元的当红品种,获得FDA 批准的礼来和第一三共公司的普拉格雷(Effient)已是一个潜在的竞争者,而阿斯利康的替卡格雷的推出,有望成为格雷类口服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类鼎足之势的药物。 开发上市情况: 2011年1月阿斯利康的替卡格雷正式在欧盟所有成员国销售,商品名为Brilique,其规格是90mg/片,60片装。2011年7月20日,阿斯利康宣布FDA已批准替卡格雷用于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脏病发作。 知识产权状况:替卡格雷有化合物专利,2019年12月2日到期;晶型专利,2021年5月31日到期 研发进度: 已开发完毕,待申报。 合作方式:面议。
米铂原料及注射剂 (3+3) 药品名称:米铂 英文名称:MIRIPLA 剂型及规格:注射用粉针剂:70mg 适应症:治疗肝细胞癌 申报类别:化药3+3。 产品特点: Miriplatin Hydrate 是大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的脂溶性铂复合物抗癌药,于2009 年10 月16 日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用于治疗肝细胞癌。本品专用混悬液已于同年8 月20 日获得批准。2010 年1 月20 日,Miriplatin Hydrate 及其专用混悬液同时上市销售。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复发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 位,死因第3 位,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已超过62.6 万人/年,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总发病人数的55%,日本2005 年肝细胞癌患者约6.6 万人。肝细胞癌的发病特点多为丙型肝炎病毒或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而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临床上通常采用肝脏切除、移植等外科手术治疗;射频消融术、经皮微波凝固疗法、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疗法等内科局部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导管的动脉灌注治疗;全身化疗。其中,TACE 尽管只在无法实施外科手术或内科局部治疗的时候才使用,但在首次治疗中的比例却为29.6%,在肝内复发治疗中占53.3%,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TACE 是将抗癌药物与碘化罂粟子油的混合物从肝动脉内注入病灶,同时注入明胶海绵等栓塞物质堵塞动脉,切断动脉血流,达到致肿瘤坏死的目的。用于TACE 的抗癌药物有盐酸阿霉素、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顺铂、净司他丁斯酯等。其中,铂类抗癌药物顺铂因其高效抗癌活性与广谱抗癌效果而被广泛使用,对肝细胞癌也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水溶性的特点使得它利用碘化罂粟子油为载体的物理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净司他丁斯酯是唯一作为以碘化罂粟子油脂肪酸乙酯(ethyl ester of iodinated poppy-seed oil fatty acid)为载体、由肝动脉注射给药的抗癌药物获得批准的,自1994 年上市后抗肿瘤效果获得首肯,但该药存在可能导致肝动脉血管损伤、对肝胆系统的影响不可逆转等问题,对以后治疗及预后有影响,用药安全存在隐患。因此,寻找与碘化罂粟子油脂肪酸乙基酯亲和性高、抗癌效果不逊于净司他丁斯酯、预后安全、隐患小的药物成为药物研发的新目标。 Miriplatin Hydrate 是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究所前田等人研发的脂溶性铂复合物,与碘化罂粟子油脂肪酸乙酯的亲和性高,能稳定溶于碘化罂粟子油脂肪酸乙酯构成缓释药物,经肝动脉给药后选择性地、长时间滞留在癌症部位,缓慢地释放药物,抗癌效果出色。住友以前田等人的研究为基础,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有关本品的合成、物理性质、制剂化的探讨以及非临床试验,并以获得的非临床试验结果为依据,从1994 年开始在日本对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临床试验。1994 年10 月开始Ⅰ期临床试验,1998 年7 月开始Ⅱ期A 阶段临床试验,2002年4 月开始Ⅱ期B 阶段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表明,不仅对首次接受治疗患者,而且对一些曾接受过肝切除术等其他方法治疗又再次复发的肝细胞癌患者,本品都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而且本品的不良反应都是本疗法已知的一般性不良反应,患者只要在精通本疗法的医疗机构接受本品治疗,这些不良反应可耐受。基于这3 次临床试验的成绩以及Ⅱ期B 阶段临床试验的后续给药试验成绩,本品最终获得了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批准。 本品是溶于专用碘化罂粟子油脂肪酸乙酯、肝动脉内给药的抗癌药物,其与碘化罂粟子油脂肪酸乙酯的亲和性高,且肝动脉内给药后滞留于肿瘤部位,混悬液中的铂成分可长时间缓慢释放进入血液或组织中,铂二价化合物与DNA 结合,通过阻止DNA 合成抑制癌细胞增殖,提高了抗癌效果。 临床试验显示,不论是首次接受此项治疗肝细胞癌患者,还是一些接受过肝切除等其他治疗方法的复发患者,本品都表现出良好的抗癌效果。而且产生副作用均为这类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在精通这类疗法的医疗机构接受本品治疗,这些副作用都控制在耐受范围。 市场情况: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复发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 位,死因第3 位,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已超过62.6 万人/年,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总发病人数的55%(即>30万人/年);该品种在国外的售价为47827¥,折合人民币约3000元/支。因此市场容量非常大。 知识产权状况: 本品在中国无化合物专利。 研发进度:已开发完毕,待申报。 合作方式:面议。
替卡格雷(替格瑞洛)原料及片(3+3) 药品名称:替卡格雷片,替格瑞洛,倍林达 英文名:Ticagrelor,BRILINTA 化学名称:(1S,2S,3R,5S)-3-[7-[(1R,2S)-2-(3,4-Difluorophenyl)cyclopropylamino]-5-(propylsulfanyl)-3H-[1,2,3]triazolo[4,5-d]pyrimidin-3-yl]-5-(2-hydroxyethoxy)cyclopentane-1,2-diol 剂型及规格:替卡格雷片,90mg/片 适应症:抗血小板凝集药。 申报类别:化药3+3类。 产品特点: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持续增长的今天,抗血小板治疗仍是当前ACS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替卡格雷是化学结构为环戊三唑磷嘧啶的第一个口服、作用可逆的ADP 受体拮抗剂,可直接作用于P2Y12受体,无需代谢激活。研究显示,替卡格雷与氯吡格雷相比,能明显降低患者心梗、卒中或心血管死亡等首要终点事件,而严重出血并发症没有增加。 替卡格雷为非前体药,无须经肝脏代谢激活即可直接起效,与P2Y12 ADP受体可逆性结合。PLATO研究结果显示,替卡格雷治疗12个月在不增加主要出血的情况下,较氯吡格雷进一步显著降低ACS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复合终点事件风险达16%,同时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达21%。 替卡格雷和氯吡格雷的作用方式不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造成不可逆转影响,血小板在一周内都维持原状,但停止替卡格雷治疗后,该作用被很快减弱或逆转,两天内血小板会上升。这种差异对手术中病人过量出血是非常重要的。快速逆转后更适合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用药,或拥有多支血管病变并可能会接受旁路手术患者。 市场情况: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百时美施贵宝和赛诺菲-安万特的Plavix(氯吡格雷)已成为年销售额百亿美元的当红品种,获得FDA 批准的礼来和第一三共公司的普拉格雷(Effient)已是一个潜在的竞争者,而阿斯利康的替卡格雷的推出,有望成为格雷类口服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类鼎足之势的药物。 开发上市情况: 2011年1月阿斯利康的替卡格雷正式在欧盟所有成员国销售,商品名为Brilique,其规格是90mg/片,60片装。2011年7月20日,阿斯利康宣布FDA已批准替卡格雷用于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脏病发作。 知识产权状况:替卡格雷有化合物专利,2019年12月2日到期;晶型专利,2021年5月31日到期 研发进度: 已开发完毕,待申报。 合作方式:面议。
奥美沙坦酯原料及片剂(6+6) 药品名称:奥美沙坦酯 英文名称:Olmesartan medoxomil 化学名称:2,3-二羟基-2-丁烯基-4-(1-羟基-1-甲基乙基)-2-丙基-1-[4-(2-1H-四唑-5-苯基)苄基]咪唑-5-羧酸酯环-2,3-碳酸酯 剂型及规格:片剂:20mg、40mg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申报类别: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报属化药注册分类6+6。 产品特点: 奥美沙坦酯是日本DAIICHI SANKYO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口服有效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酯与其他ARBs相同,是通过选择性拮抗RAAS的主要升压因子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平滑肌AT1受体的结合而发挥降压作用。 多项临床表明其降压效果和预防靶向器官的损伤作用更为理想,该药无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均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耐受性良好,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市场情况:2008年,奥美沙坦酯全球性销售额已达到了21.57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4.01%,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品种。其突出特点是半衰期较长,一天服用一次,即可以在一天内有效控制血压,因此服用较为方便。同时奥美沙坦酯与其他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相比,该药的剂量小、起效快,服用方便,降压作用更强而持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小于1%),具有明显的优点。 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沙坦酯还可以与其他的降压药同时服用以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开发奥美沙坦酯这种高效、长效、低毒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上市后必将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手段,创造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知识产权状况: 无专利问题。 研发进度:已开发完毕,待申报。 合作方式:面议。
埃索美拉唑钠原料及粉针(3+6) 药品名称:埃索美拉唑钠 英文名:Esomeprazole sodium 化学名称: 5-甲氧基-2-((S)-((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钠 剂型及规格:冻干粉针剂,40mg 适应症:作为当口服疗法不适用时,胃食管反流病的替代疗法。本品通常应短期用药(不 超过7天),一旦可能就应转为口服治疗。 申报类别:化药3+6类。 产品特点: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旋光异构体, 是全球首个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PPI), 通过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 经大量临床实验和药物研究证实: 其维持胃内pH>4的时间更长, 抑酸效率更高, 疗效优于前两代PPI,个体差异小。 作为新一代PPI,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诸多酸相关疾病。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酸相关疾病的首选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5种。奥美拉唑作为第一种PPI药物,其治疗酸相关疾病的疗效得到了一致认可。埃索美拉唑,商品名耐信(Nexium),是奥美拉唑的单一异构体,即(S)-异构体。由于具有代谢优势,埃索美拉唑较奥美拉唑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一致的药代动力学,使到达质子泵的药物增加,抑酸效果优于其他PPI。 虽然口服埃索美拉唑能获得良好临床效果,但是在某些患者,如吞咽困难、呕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外科大手术恢复期患者,口服成为一种不可行的给药途径时,静脉给药途径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适用于需要使用PPI却无法口服给药的患者。 临床应用: (1)胃食管反流病 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和(或)具有严重反流症状的患者。静脉应用埃索美拉唑可使糜烂性食管炎的治愈率达到80%,当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吞咽困难、呕吐、出血等并发症时,静脉给予埃索美拉唑能迅速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长时间维持胃内pH>4,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上消化道出血 对于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通常首先在胃镜下止血, 止血成功后迅速应用药物提高胃内pH至6以上,以促进血小板凝集和防止血栓溶解,预防再出血。目前公认能迅速提高胃内pH>6以上,以奥美拉唑80 mg即刻静注,继以8 mg/h维持静脉滴注的抑酸效果较为理想。埃索美拉唑的抑酸作用优于奥美拉唑且持续时间更长, 勿庸置疑,其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将更为有效且方便。 (3)应激性溃疡 胃内pH改变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如能有效控制胃酸分泌和胃腔内酸度,某种程度上就能控制并治愈胃黏膜在应激状态时的病理改变。现有研究表明,静脉注射奥美拉唑能快速提高胃内pH,有效治疗应激性溃疡。由于埃索美拉唑维持胃内pH>4的时间更长,相信其用于治疗应激性溃疡效果更为显著。 总之,新一代注射用PPI埃索美拉唑钠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其抑酸能力较口服埃索美拉唑及其他注射用PPI更快、更有效。对于临床需要使用PPI却无法口服给药的患者,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等,注射用埃索美拉唑可提供强效抑酸和全面的保护。 市场情况: 现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PPI类药物种类繁多,经研究提示,埃索美拉唑(耐信®)在抑酸疗效持续时间方面最具优势。该研究将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有症状GERD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埃索美拉唑使患者胃中pH值>4的时间长达15.3小时,而使用雷贝拉唑的患者该时长为13.3小时(P=0.0004),使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的患者该时长则分别为12.9小时、12.7小时和11.2小时(P值均≤0.0001)。在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类似研究中,埃索美拉唑使参试者胃中pH值>4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可达14小时。埃索美拉唑的疗效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相信日后会有更多GERD患者从其治疗中获益。 开发上市情况: 国外,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于2007年 4月3日FDA批准AstraZeneca AB上市。 国内,该品种于2009年3月批准阿斯利康制药上市。 知识产权状况: 埃索美拉唑在中国有一系列专利,根据其特性分为四部分:(1)化合物专利;(2)晶型专利;(3)制备方法专利;(4)组合物专利。 重点专利分析如下: 化合物专利,专利号:ZL 94190335.4,其将于2014年5月27日到期,该专利保护了埃索美拉唑的钠盐、镁盐、锂盐、钾盐、钙盐和铵盐。 中国专利ZL99118539.0保护了埃索美拉唑的钠盐、镁盐、锂盐、钾盐、钙盐和铵盐在治疗胃肠疾病中的应用,该专利为埃索美拉唑化合物专利ZL 94190335.4的分案申请,该专利存在与其化合物专利相同的缺陷。 研发进度:已开发完毕,待申报。 提供各种报批所需杂质。 H215 H431 H193 H168 H199 H118 合作方式:面议。
米卡芬净原料及冻干粉针剂(3+6) 药品名称:米卡芬净,米开民 英文名:Micafungin,Mycamine 剂型及规格:冻干粉针剂,50mg、100mg 适应症: 用于对其他抗真菌药不能耐受或已产生耐药菌的真菌感染患者,以及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真局真菌感染,治疗消化道念珠菌病。 申报类别:化药3+6类 产品特点: 米卡芬净是继卡泊芬净后获批上市的第二个棘白菌素(echinocandins)类抗真菌药物,2005年获得FDA上市批准。米卡芬净钠为一种半合成脂肽类物质,由真菌Cokeophoma empetri的发酵产物研制而得。米卡芬净钠可特异性抑制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β(1,3)-D-葡聚糖的合成,破坏真菌细胞结构,使之溶解。由于哺乳动物细胞不合成β(1,3)-D-葡聚糖,因此米卡芬净钠一般不会产生类似两性霉素B样的细胞毒性。 迄今为止,主要有3种药物可用于系统的抗真菌治疗: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唑类,如伏立康唑;棘球白素,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自1958年至今,两性霉素B已成为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但由于其严重的输液反应、肾毒性及贫血等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而唑类药物也因对肾脏及视网膜的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使用受限,如伏立康唑可造成100%的使用者出现视网膜电位改变,33%可有暂时的视力障碍;再如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有50%的交叉耐药机会。 知识产权状况:化合物专利2015年9月29日到期。 研发进度:已开发完毕,待申报。 合作方式: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