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商家已通过实名认证
【评价原理】
斑马鱼胃肠道粘膜屏障系统由较完整的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构成,与哺乳动物高度相似,可作为胃肠道粘膜屏障研究的动物模型。三硝基苯磺酸(TNBS)可破坏肠道粘膜屏障,与肠组织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发生变态反应,诱发结肠炎。杯状细胞主要分泌黏蛋白,形成黏膜屏障以保护上皮细胞,肠黏膜损伤时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我们可以应用特异性的染料(呈蓝色),观察肠道杯状细胞数目,评价肠道粘液分泌功能。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与服用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TNBS(TNBS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组在TNBS诱导肠道粘膜损伤之后摄入常欣卫口服液之类的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
服用一段时间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后,我们观察和分析肠道杯状细胞数目。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肠道杯状细胞表型图
可以看到,服用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组的肠道杯状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没有明显的减少。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组的肠道杯状细胞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没有明显的减少。
2.本实验证实了常欣卫口服液具有明显的促肠道粘液分泌功能。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酒精进入人体后90%进入肝脏进行代谢,长期过量饮酒诱发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表现为肝脏受脂肪浸润。由于斑马鱼拥有与人类相似的消化系统,如肝脏、肠道等,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及运输与人类高度相似,在大量摄入酒精后,肝脏也会出现脂肪变性(酒精性脂肪肝)的情况。
经过脂肪特异性染色(呈红色),患有酒精性脂肪肝的斑马鱼的肝脏会明显比正常斑马鱼的肝脏要红很多,由于斑马鱼通体透明的特点,可以明显被观察到。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解酒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摄入酒精,模型对照组与服用解酒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酒精(酒精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解酒剂组在摄入酒精的同时摄入RU21、海王金樽之类的解酒剂。
服用一定时间解酒剂后,我们对斑马鱼整体做脂肪特异性染色,观察肝脏的脂肪变化,同时制作成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的病理结构变化。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酒精性脂肪肝表型图
黄色虚线区域为肝脏,肝脏内红色代表脂肪
可以看到,服用解酒剂组的肝脏情况与未摄入酒精的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没有明显的脂肪沉积。

图2. 肝脏病理切片
黄色箭头指向脂肪颗粒
从病理切片中也能看出来,酒精性脂肪肝斑马鱼的肝脏有很多脂肪颗粒,而服用解酒剂组的肝脏情况与未摄入酒精的正常对照组都没有出现类似的脂肪颗粒。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解酒剂组的肝脏情况与未摄入酒精的正常对照组相似,并未出现模型对照组的出现大量脂肪颗粒(酒精性脂肪肝)的情况。
2.本实验证实了RU21、海王金樽解酒剂具有疏肝解酒(酒精性脂肪肝防治)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半数致死浓度(LC50)是指在动物急性毒性实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性浓度。在比较各种污染物的毒性,不同种或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以及环境因素对毒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中,都以LC50为依据。常规急性毒性实验常采用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进行,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的安全性,但实验周期一般较长,药物用量较大。用斑马鱼胚胎检验药物急性毒性,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饲养,重复性好,便于观察,繁殖周期短,繁殖频率高,给药方式简单等诸多优点,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试验模型,用以确定药物暴露在胚胎中的毒性效应,评价药物半数致死浓度。
根据实验终点斑马鱼的死亡率,通过使用OriginPro 8.0统计学软件,拟合半数致死浓度。
【实验方案】
我们将供试品设置一系列浓度,并设置一个正常对照组。同时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药物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灌胃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进行3天的暴露实验。
每天观察记录斑马鱼死亡情况,药物处理结束后,统计各实验组的斑马鱼致死率,使用OriginPro 8.0统计学软件绘制最佳的剂量效应曲线,并计算LC50。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浓度-死亡率”效应曲线
可以看到,利用OriginPro 8.0软件模拟得出药物LC50=8.0 μg/mL。
【评价结论】
1.根据药物“浓度-死亡率”的统计数据,利用OriginPro 8.0软件模拟得出药物的LC50=8.0 μg/mL。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炎症是免疫系统对组织损伤和感染的一种反应,主要特点就是白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会聚集在感染组织周围。斑马鱼的免疫系统非常类似于哺乳动物。创伤发生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对创伤性炎症几乎同时作出应答,中性粒细胞迁移速度快,先募集到损伤部位处,随后巨噬细胞才到达。数小时后,炎症开始消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离开损伤部位。内毒素(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我们将其注射到斑马鱼卵黄囊,诱导炎症介质的产生。斑马鱼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免疫应答,聚集在卵黄囊。
采用转基因中性粒细胞荧光鱼(呈绿色),可在荧光显微镜在观察到斑马鱼卵黄囊的中性粒细胞比正常斑马鱼明显增多。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抗炎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注射LPS,模型对照组和抗炎组均注射LPS(LPS通过注射到卵黄囊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抗炎药组在注射LPS之前摄入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双氯芬酸之类的抗炎药。
服用一段时间抗炎药后,我们观察斑马鱼卵黄囊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并通过Q-PCR检测TNF-α、COX-2、IL-1β、IL-6和IL-10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卵黄囊内中性粒细胞表型图
黄色虚线区域为卵黄囊,绿色颗粒为中性粒细胞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抗炎药组卵黄囊内中性粒细胞比模型对照组明显,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大量募集情况。
以IL-6、IL-10基因为例,提供柱状图。

图2. 斑马鱼IL-6基因相对表达量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 0.01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抗炎药组斑马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IL-6基因表达明显下调。

图3. 斑马鱼IL-10基因相对表达量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 0.001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抗炎药组斑马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IL-10基因表达明显下调。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抗炎药组卵黄囊内中性粒细胞数量比正常对照组略多,未出现模型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募集情况,且TNF-α、COX-2、IL-1β、IL-6和IL-10炎症因子明显下调。
2.本实验证实了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双氯芬酸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且抑制TNF-α、COX-2、IL-1β、IL-6和IL-10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与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促发有关的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持续的高血糖水平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高血糖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出现神经炎症。感觉神经受损较为多见,出现麻木、触电、发热、蚁行感,运动神经受损则出现肌力下降。斑马鱼胰腺的形态发生和基本细胞结构、排列方式类似于哺乳动物,斑马鱼食欲调节(如血清素)和胰岛素调节功能与人类相似,斑马鱼其他涉及葡萄糖体内平衡的器官系统(包括脑、肝、脂肪细胞组织和骨骼肌)的发育和功能也与哺乳动物类似。斑马鱼在糖负荷状态下表现出持续高血糖现象,用高糖高脂饲料可以诱发斑马鱼高血糖,模拟人的二型糖尿病的神经并发症。
用中性粒细胞荧光与运动神经荧光杂交品系斑马鱼(呈绿色),患有高血糖的斑马鱼周围运动神经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多,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降糖产品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摄入高糖高脂饲料,模型对照组与服用降糖产品组都摄入了等量的高糖高脂饲料(高糖高脂饲料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降糖产品组在摄入高糖高脂饲料的同时摄入松花蛹虫草之类的降糖产品。
服用一段时间降糖产品后,我们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斑马鱼周围运动神经中性粒细胞数目。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周围运动神经中性粒细胞数目
黄色框线内绿色荧光点代表中性粒细胞
可以看到,模型对照组的周围运动神经中性粒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降糖产品组斑马鱼明显减少。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降糖产品组斑马鱼周围运动神经中性粒细胞数目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
2.本实验证实了松花蛹虫草之类的降糖产品具有神经炎症消退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上常用于解热镇痛,但对肝脏有严重的副作用,其中间代谢产物激发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加快了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引起线粒体膜电位消失和膜流动性降低,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合成障碍,最终导致肝细胞坏死。斑马鱼的肝脏组织、细胞组成和功能几乎与哺乳动物相同。疾病表征如胆汁淤积、脂肪肝(脂肪变性)和肿瘤的组织病理学也与哺乳动物具有可比性。斑马鱼对外来生物化学物质如酶诱导和氧化应激的一般防御机制与哺乳动物相同,斑马鱼药物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也与哺乳动物具有相似性。因此,斑马鱼适合用于评价产品对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保肝功效。
患有肝损伤的斑马鱼的肝脏较正常斑马鱼明显缩小,肝脏变性发黑,卵黄囊吸收延迟(卵黄囊是脂肪,吸收与肝脏功能相关)。由于斑马鱼通体透明的特点,可以明显被观察到。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肝保护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对乙酰氨基酚,模型对照组与服用肝保护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肝保护剂组在摄入对乙酰氨基酚的同时摄入N-乙酰半胱氨酸之类的肝保护剂。
服用一段时间肝保护剂后,我们观察肝脏的变化。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酒精性脂肪肝表型图
黄色虚线区域为肝脏,红色虚线区域为卵黄囊
可以看到,服用肝保护组的肝脏情况与未摄入对乙酰氨基酚的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相比模型对照组的肝缩小和肝变性发黑都有明显改善。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肝保护剂组的肝脏情况与未摄入肝保护的正常对照组相似,相比模型对照组的肝损伤明显改善。
2.本实验证实了N-乙酰半胱氨酸具有保护肝脏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与人类具有高度的形态、生理和遗传同源性,神经系统与哺乳动物相似。氯化铝超过正常摄入量可导致动物行为异常,同时破坏胆碱能神经功能,还可增加淀粉样蛋白的产量,最终导致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降低。
我们用两种方法去评价斑马鱼的记忆力。1. 通过行为分析仪检测斑马鱼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经氯化铝诱发的记忆减退斑马鱼反应能力比正常斑马鱼差;2. 通过酶标仪检测斑马鱼的乙酰胆碱酯酶,经氯化铝诱发的记忆减退斑马鱼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高于正常斑马鱼。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改善记忆产品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给予氯化铝造模,模型对照组与服用改善记忆产品组都给予等量的氯化铝(氯化铝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改善记忆产品组在给予氯化铝的同时摄入参枝苓口服液之类的改善记忆产品。
服用一段时间改善记忆产品后,我们对斑马鱼进行行为学检测,观察斑马鱼的外界光暗刺激的反应能力(反应速度);同时酶标仪检测斑马鱼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结果展示】

图1. 反应能力轨迹图
可以看到,模型对照组反应能力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经过改善记忆产品处理的斑马鱼的反应能力比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

图2. 乙酰胆碱酯酶检测
可以看到,模型对照组斑马鱼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上升,而改善记忆产品组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似。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改善记忆产品的斑马鱼反应能力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且对氯化铝诱导的记忆减退斑马鱼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也有显著降低的作用。
2.本实验证实了参枝苓口服液有明显的改善记忆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OECD近年大力推崇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毒性评估策略来测试类雌激素这一大类有害物质。本方法参照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2000)关于类雌激素物质最高日摄取量来评估测试物的安全性,通过转基因标记技术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含量来量化类雌激素物质含量,绿色荧光蛋白特异性地在肝脏表达,一旦供试品中含一定量的类雌激素化学物质,雌激素转基因斑马鱼暴露后肝脏部位会出现绿色荧光,可用绿色荧光量化供试品中的类雌激素物质含量,从而达到检测效果。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或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摄入供试品一段时间后,我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肝脏荧光。
【结果展示】

图1.含类雌激素物质的供试品处理后斑马鱼荧光表型图
黄色曲线部位为肝脏,绿色荧光量化类雌激素含量
可以看到,摄入供试品组肝脏部位有明显的绿色荧光。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摄入含类雌激素物质的供试品组斑马鱼肝脏荧光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含有类雌激素物质。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泼尼松是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常用制剂,糖皮质激素由于其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过程中引起骨保护素(OPG)与核因子KB受体激活因子(RANK)配体(RANKL)之间的比例发生改变,导致在前3~6个月时骨吸收增加,使其发生骨质疏松并增加骨折的风险的不良反应。钙黄绿素是一种特异性的荧光染料,可与钙化的骨结构进行特异性结合。故在实验终点,用钙黄绿素工作液对斑马鱼进行染色,并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骨质疏松的斑马鱼脊椎骨荧光强度,比正常对照组斑马鱼弱很多。
我们评价骨质疏松症有2个指标:1.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表达水平;2. 骨密度(荧光信号强度)。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增加骨密度药物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加泼尼松,模型对照组与增加骨密度药物组都加入了等量的泼尼松(泼尼松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组在加入泼尼松的同时加入依替膦酸二钠、特立帕肽之类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服用药物后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脊椎骨荧光强度同时测定基因的表达量。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脊椎骨荧光表型图
框内为定量的脊椎骨
可以看到,服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组的斑马鱼脊椎骨表型与未加入泼尼松的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荧光信号明显增强,说明斑马鱼的骨密度有所恢复。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组的脊椎骨荧光强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骨密度有所恢复;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表达量明显上调。
2.本实验证实了依替膦酸二钠、特立帕肽等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具有增强骨密度的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化妆品中的功效活性成分是通过经皮吸收到达皮肤各层而发挥作用的,许多在体外试验中表现良好的活性物质在消费者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未达到理想的功效结果,这与活性物的经皮吸收性能密切相关。
斑马鱼的皮肤结构与人体高度相似,因此活性成分在活体斑马鱼上的经皮吸收结果可以反映在人体皮肤上的吸收状况。
【评价原理】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养鱼用水在孵育斑马鱼一段时间后的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反映活性成分经斑马鱼的皮肤吸收状况,含量的减少量即为斑马鱼的经皮吸收量。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试的斑马鱼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不含活性物)、活性物对照组(不含鱼)和受试物组。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孵育一段时间,在孵育前后分别检测各组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结果展示】

图1. 活性成分在不同组别中的色谱图
可以看到,受试物组的斑马鱼养鱼用水中的活性成分,在孵育后发生减少,减少量即为经皮吸收量。
【评价结论】
1、正常对照组的鱼水中未检测到活性成分,说明该方法不存在基体干扰;
2、活性物对照组孵育前后活性物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在没有斑马鱼存在的孵育条件下活性物含量不发生变化;
3、受试物组,孵育后活性物含量明显低于孵育前,说明活性成分被经皮吸收至斑马鱼体内,经皮吸收量即为鱼水中的减少量。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