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官方微信 药智官方微博
客服 反馈
  • 类器官与pdx模型
  • 斑马鱼基因编辑

企业名片

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斑马鱼技术产业应用史,就是环特生物发展史。作为斑马鱼技术应用的全球领导者,凭借20年技术积累,环特生物已创建了以斑马鱼+类器官+哺乳动物+人体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相继形成了科研及研发服务、智慧实验室建设和精准医疗三大商业模式。可面向药物、营养保健食品、化妆品行业的企业及医院、高校等科研单位,开展原料筛选、新产品开发研究、功效研究和安全评价等技术服务。    ● 知识产权方面,环特生物已牵头起草、发布团体标准1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4项。自主开发斑马鱼模型170多种,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70余篇(最高IF=23.17)、英文专著1部。有7个新药项目,成功将环特生物斑马鱼实验数据用于NMPA(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申报。1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并作为核心技术方承担2022年杭州“亚运果蔬类食品农药残留非靶向快筛斑马鱼模型构建研究”的项目。2项斑马鱼产业化项目成果鉴定,经张伯礼院士和孙宝国院士领衔的技术专家审核,分别被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 环特生物已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CMA资质认定及AAALAC国际实验动物认证、实验动物生产与使用许可证,多项技术成果先后荣获德国纽伦堡,俄罗斯,英国,中国四大国际发明展金奖、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权威大奖,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与中国农科院质标所成立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生物评价实验室”的联合创新平台。    ● 目前,环特生物已在杭州、南京、广州、北京、上海和波士顿,布局六大创新实验中心,为各区域客户提供本地化、高效的实验外包服务。已累计完成项目超8000个,长期合作的国内外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校客户800多家。    ● 部分服务项目:一站式生物评价技术解决方案、产品功效与安全性评价、原料配方筛选验证、药效评价与药物筛选、毒理药理评价、临床前研究、斑马鱼基因编辑、类器官培养与试剂售卖、小鼠实验平台、科研课题研究、斑马鱼实验室建设、斑马鱼养殖系统与技术授权培训等。

该商家已通过资质认证
[更多详情]

热门供应

更多

1.png

类器官简介

类器官是一种原代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体外自组装成的3D器官型结构,可分化为多个器官特异性的细胞类型,并能够表现出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其周围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位置形态,在体外重现人体真实器官的一些关键功能和结构,并具有稳定的表型和遗传学特征。

作为新兴的生物学模型,类器官具有细胞系和动物模型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其细胞组成和结构更加类似人体组织,可提供一个高度生理相关的系统,是基础研究的模型。同时,类器官模型相对实验动物更加经济,且时效性更高,可以提高研究效率。

2.png3.png



类器官模型的应用

4.png5.png



类器官模型的优势

·速度快 ·通量高 ·临床相关性强

6.png


类器官的构建

建立PSC和AdSc类器官的过程

7.png

● 以 iPS/ES 或成体干细胞为起点, 在 3D 环境下, 利用细胞因子将干细胞定向分化后建立的, 具有各种器官主要组织细胞类型及组织特征的微型结构。

● 多能干细胞(PSC)来源的类器官是在PSCs定向分化后建立的, 首先是胚层的形成, 随后是诱导和成熟, 通过加入特定的生长和信号因子来获得所需的器官特定细胞类型。

● 成体干细胞(AdSC)衍生的类器官培养需要分离组织特异性干细胞群, 然后将其嵌入细胞外基质中, 并加入明确的组织特异性生长因子, 实现类器官的增殖。


类器官构建委托技术服务

8.png


环特生物简介

医-健-美-食产业斑马鱼技术应用服务商

环特生物,已通过CNAS、CMA、ILAC-MRA、AAALAC资质认证。

环特生物,是专注服务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美妆产业的一站式功效与安全评价技术提供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斑马鱼平台为核心,以类器官、哺乳动物、人体和微生物平台为特色,兼具生物医药CRO能力和大健康美妆一站式研发检测的产业平台新格局。

作为斑马鱼技术应用服务商,环特生物深度挖掘、创新斑马鱼技术的应用场景,将斑马鱼模型、基因编辑技术和模型,成功应用于药物、保健食品、化妆品、功能食品的原料筛选、配方研发、生产质控、营销背书、新品备案以及斑马鱼实验室的建设运营,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条上的功效和安全评价的技术服务。

9.png

类器官构建委托技术服务,请拨电话咨询 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询价

【评价原理】

过高的血尿酸浓度可以引起痛风,并与其他代谢类疾病相关联。斑马鱼具有与嘌呤代谢有关的黄嘌呤脱氢酶,尿酸氧化酶,尿囊素酶和尿囊酸酶。尿酸氧化酶是动物嘌呤代谢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酶,能催化尿酸氧化生成尿裹素、CO2和H2O2。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肝脏、肾脏和脑髓里均发现有此酶的存在。

经过尿酸荧光试剂盒特异性反应,患有高尿酸的斑马鱼的尿酸荧光信号强度会比正常斑马鱼的尿酸荧光信号强度明显增多。

4.jpg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降尿酸产品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摄入氧嗪酸钾和黄嘌呤,模型对照组与降尿酸产品组都摄入了等量的氧嗪酸钾和黄嘌呤(氧嗪酸钾和黄嘌呤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降尿酸产品组在摄入氧嗪酸钾和黄嘌呤的同时摄入鲣鱼胶原肽和蛹虫草之类的降尿酸产品。

服用一段时间降尿酸产品组后,我们用尿酸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斑马鱼体内尿酸水平。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体内尿酸水平(荧光信号强度)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 < 0.001

可以看到,服用降尿酸产品组的斑马鱼体内尿酸水平与未摄入氧嗪酸钾和黄嘌呤的正常对照组相似,没有明显的尿酸升高现象。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询价

环特生物,利用斑马鱼模型实验,为客户提供毒性评价、毒理学实验、急毒长毒实验、化妆品,保健食品,药物毒性评价检测、生态水质毒性检测等服务,周期短、费用低、高效专业

毒性实验-毒理学评价检测

【0】毒性评价1-毒性实验评价检测项目.png疾病/病理 毒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模型

2毒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模型.png

更多的毒理实验-毒性评价检测及内容,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

环特生物公司已通过国家CNAS、CMA资质认定和AAALAC国际认证,自有2000m²斑马鱼生物评价实验室。

环特生物在斑马鱼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已牵头起草发布团体标准10项,申请发明专利64余项,自主开发的主要斑马鱼模型150多种,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20余篇,已有7个新药项目成功将环特生物斑马鱼实验数据用于CFDA的临床试验申报,公司已累计完成项目超5000个,建立长期合作客户600多家。


询价



更多斑马鱼实验以及斑马鱼品系,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

询价

环特生物可定制的斑马鱼实验模型有数百种,主要应用于化妆品,保健食品,药物功效与安全性评价、药理毒理评价、临床前研究实验、药物高通量筛选、化合物筛选、活性成分筛选、分子生物学实验、斑马鱼行为分析等,周期短、费用低、高效专业

▼斑马鱼模型实验-CRO实验外包-定制服务项目(部分)

1客户定制服务项目.png

▼药物实验类服务项目(CRO外包委托实验)

2药物评价-药物实验服务项目.png

▼食品/保健食品功效与毒性安全性评价检测项目(部分)

3保健食品及原料评价检测项目.png

▼化妆品/原料 评价备案检测项目(部分)

4化妆品及原料评价检测项目.png

更多更详细的斑马鱼模型实验定制服务项目,请拨电话咨询 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

环特生物公司已通过国家CNAS、CMA资质认定和AAALAC国际认证,自有2000m²斑马鱼生物评价实验室。

环特生物在斑马鱼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已牵头起草发布团体标准10项,申请发明专利64余项,自主开发的主要斑马鱼模型150多种,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20余篇,已有7个新药项目成功将环特生物斑马鱼实验数据用于CFDA的临床试验申报,公司已累计完成项目超5000个,建立长期合作客户600多家。


询价

最新供应

更多

【评价原理】

斑马鱼成鱼体长5 cm左右,其胚胎透明,在受精72 h后完成孵化,并在孵出后3个月内性成熟。成年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短(一般7 d左右),若条件适宜,成年雌性斑马鱼可定期产卵(每次200~300个)。在斑马鱼的早期胚胎及幼体的发育过程中,尚无性别分化,原始性腺都是相同的且具有双向发育的潜能,易受环境(温度、光照、pH值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其遗传性别。

对于雌性斑马鱼而言,产卵量是评价其繁殖力的常用生物指标,它与鱼类繁殖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卵子发育、雌雄交配行为、性激素刺激等)相关,并对环境化学物质具有高敏感性,能直接反应鱼类繁殖力变化。环境化学物质除了直接对亲代斑马鱼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对其子代的正常生长发育。

卵黄蛋白原在斑马鱼雌鱼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熟雌鱼在体内17β-雌二醇的刺激下,由肝脏合成的VTG经过血液到达卵巢并加工成卵黄蛋白,促进性腺发育。幼鱼和雄鱼在正常情况下不合成VTG,但在受到雌激素和类雌激素刺激时能合成VTG,导致鱼体内VTG浓度升高,出现雌性体征。

鱼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行为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 轴)的调控。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其作用于脑垂体,刺激其分泌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素(FSH),这两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作用于性腺,刺激性腺产生睾酮(T)、17β-雌二醇(E2)和 11-酮基睾酮(11-KT) 等类固醇激素,进而促进精子和卵子的发育和成熟。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进行21天的暴露实验,分别是正常对照组和服用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灌胃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服用一段时间供试品后,观察每次的产卵量、受精率及孵化率;对受精卵进行子一代发育毒性与致畸性评价。在实验终点取斑马鱼的组织,检测卵黄蛋白原(VTG)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并对性腺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指标主要包括:睾丸卵母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增生、卵黄形成减少、精原细胞和滤泡增生;其他性腺损伤包括:卵母细胞闭锁、睾丸变性和分期改变。

【结果展示】

2-1.jpg

图1. 供试品对斑马鱼体内卵黄蛋白原(VTG)的影响

可以看到,供试品组VTG有下降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2-2.jpg

图2. 斑马鱼发育毒性与致畸性表型图

可以看到,供试品组斑马鱼诱发眼睛变小,下颌异常,心血管毒性等。

 2-3.jpg

图3. 斑马鱼性腺病理切片

可以看到,供试品组斑马鱼精巢精子量变少,卵巢中卵母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 。

2-4.jpg

图4. 供试品对斑马鱼基因表达的影响

可以看到,供试品组FSHβ、LHβ基因相较于正常对照组显著表达。

【评价结论】

1.经过各组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摄入供试品组的斑马鱼体内VTG有下降趋势,子一代斑马鱼有致畸性,性腺病理切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与性腺发育和繁殖行为相关基因的上调。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对斑马鱼有生殖毒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为鲤科短担尼鱼属的小型硬骨鱼,1998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列入测定单一化学品毒性的标准方法。由于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近年来斑马鱼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及药物筛选、毒理学与环境检测中,使其成为新型的脊椎模式生物。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胚胎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服用/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我们对斑马鱼整体进行观察评价,观察斑马鱼心脏、脑部、耳、下颌、眼、肝脏、肠道、躯干/尾/脊索、肌肉/体节、鳍、体长、身体着色、循环系统、身体水肿和出血等毒性反应情况,统计毒性发生率。

【结果展示】

3-1.jpg

图1. 斑马鱼胚胎毒性表型图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斑马鱼眼变小、心包水肿、肝脏变性、卵黄囊吸收延迟、胃肠道发育延迟。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毒性表型,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对斑马鱼有胚胎毒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半数致死浓度(LC50)是指在动物急性毒性实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性浓度。在比较各种污染物的毒性,不同种或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以及环境因素对毒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中,都以LC50为依据。常规急性毒性实验常采用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进行,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的安全性,但实验周期一般较长,药物用量较大。用斑马鱼胚胎检验药物急性毒性,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饲养,重复性好,便于观察,繁殖周期短,繁殖频率高,给药方式简单等诸多优点,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试验模型,用以确定药物暴露在胚胎中的毒性效应,评价药物半数致死浓度。

根据实验终点斑马鱼的死亡率,通过使用OriginPro 8.0统计学软件,拟合半数致死浓度。

【实验方案】

我们将供试品设置一系列浓度,并设置一个正常对照组。同时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药物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灌胃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进行3天的暴露实验。

每天观察记录斑马鱼死亡情况,药物处理结束后,统计各实验组的斑马鱼致死率,使用OriginPro 8.0统计学软件绘制最佳的剂量效应曲线,并计算LC50。

【结果展示】

5-1.jpg

图1. 斑马鱼“浓度-死亡率”效应曲线

可以看到,利用OriginPro 8.0软件模拟得出药物LC50=8.0 μg/mL。

【评价结论】

1.根据药物“浓度-死亡率”的统计数据,利用OriginPro 8.0软件模拟得出药物的LC50=8.0 μg/mL。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神经毒性通常指某些药物影响机体的神经传导,导致神经传导中断或减弱,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神经系统形成过程和发育机制与人类高度相似,在6 hpf(受精后6小时)神经系统开始发育,受精6天后所有神经系统发育完成。斑马鱼在短时间内形成整个神经系统,为神经毒性的评价带来了有利的条件。而且斑马鱼对药物神经毒性的预测准确性高,同时兼具快速、高效、经济的优点。

我们评价斑马鱼神经毒性有3个指标:1.行为学;2.中枢神经凋亡细胞荧光信号强度;3. 外周运动神经长度。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服用/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我们观察斑马鱼的运动行为,通过荧光染色观察中枢神经凋亡细胞,也可以利用转基因运动神经绿色荧光NBT品系斑马鱼观察外周运动神经长度。

【结果展示】

8-1.jpg

图1. 斑马鱼神经毒性运动轨迹图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斑马鱼运动明显减少。

8-2.jpg

图2. 斑马鱼光暗刺激下每分钟运动速度表型图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斑马鱼对光暗刺激不敏感。

8-3.jpg

图3. 斑马鱼中枢神经凋亡细胞表型图

黄色虚线框内为中枢神经分析区域,绿色荧光小点为凋亡细胞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斑马鱼中枢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8-4.jpg

图4. 斑马鱼外周运动神经表型图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斑马鱼外周运动神经明显缩短。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斑马鱼运动明显减少且对光暗刺激不敏感,中枢神经细胞凋亡增加且外周运动神经缩短,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对斑马鱼有神经毒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的听觉外侧系统由内耳和侧线两个关键的感觉结构组成,斑马鱼具有典型的内耳结构,内耳的毛细胞和侧线的毛细胞在结构功能及分子水平上与哺乳动物的内耳毛细胞非常相似,包括对耳毒性药物的相似反应。

经过特异性荧光染色(呈绿色),听力损伤的斑马鱼比正常斑马鱼毛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失(荧光减弱或者消失)。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服用/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我们对斑马鱼整体做毛细胞特异性染色,观察毛细胞的变化。

【结果展示】

10-1.jpg

图1. 斑马鱼毛细胞表型图

绿色荧光颗粒为毛细胞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斑马鱼毛细胞减少。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斑马鱼毛细胞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对斑马鱼有听毒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企业相册

暂无企业相册
*留言内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E-mail:
*电话和E-mail至少填写一项
还未有公开的留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