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官方微信 药智官方微博
客服 反馈

产品供应

肿瘤相关髓系细胞(tumor-associated myeloid cells, TAMC)是肿瘤微环境(TME)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异质性,在肿瘤微环境中可以发挥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作用,如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靶向TAMCs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化疗、免疫疗法联合应用的研究正在火热进行中。深入研究TAMCs在肿瘤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最多的肿瘤相关髓系细胞包括单核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树突状细胞(DC)、癌症相关循环中性粒细胞、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和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TAMC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淋巴细胞行为进而形成免疫刺激或免疫抑制性TME,从而抑制或促进包括肿瘤细胞的恶性克隆进化、生长、存活、侵袭、播散和转移、血管生成在内的各个肿瘤发展阶段。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组异质性的单核吞噬细胞,分为经典型单核细胞、中间型单核细胞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炎症期间循环外周血中发挥先天免疫功能。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单核细胞亚群表现出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从机制上讲,中间型单核细胞经肿瘤细胞刺激后,促炎细胞因子TNF- α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产生增加,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产生减少,并对肿瘤细胞产生直接的细胞毒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经典型单核细胞产生VEGF,促进肿瘤细胞外渗,导致转移。相比之下,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在吞噬肿瘤细胞衍生微粒后被激活,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转移。肿瘤中单核细胞的功能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巨噬细胞作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组织稳态和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巨噬细胞分为两个主要亚群,M1和M2巨噬细胞,在功能上是异质的。M1巨噬细胞是对抗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很强的抗原呈递能力诱导强烈的Th1反应。在脂多糖(LPS)、IFN-γ和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的作用下,M1巨噬细胞经历经典激活,并优先分泌抗菌分子和促炎细胞因子。M2巨噬细胞在限制免疫反应、诱导血管生成和组织修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 13)、IL-10和CSF-1的作用下,M2巨噬细胞发生选择性激活并优先分泌抗炎细胞因子。TAMs在肿瘤中的作用树突状细胞(DC)DC是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APCs),连接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表型和功能异质性。在对微生物感染的反应中,细胞外微生物蛋白通常被成熟DC吞噬或内吞,并通过MHC II分子呈递给CD4+ T细胞。相比之下,胞质微生物蛋白通常通过MHC I分子呈现给CD8+ T细胞。TME浸润的DC包括不同发育阶段的树突状细胞亚群,这些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根据不同的细胞亚群和肿瘤分期,发挥免疫刺激或免疫抑制作用。DC在肿瘤中的作用粒细胞粒细胞可大致分为癌症相关循环中性粒细胞、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以及其他中性粒细胞。癌症相关循环中性粒细胞这些与癌症相关的循环中性粒细胞由功能异质性亚群组成,是循环外周血的多形核吞噬细胞,具有对抗微生物病原体的先天免疫功能。在癌症患者中,特别是在晚期和转移后,循环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与侵袭性癌症相关。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研究表明TME中的TANs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外渗和迁移,在肿瘤发展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TANs可释放弹性蛋白酶等颗粒内容物,促进肿瘤增殖和侵袭细胞;分泌IL-1β和MPPs促进肿瘤细胞外渗到转移前壁龛,从而促进癌细胞的扩散;激活TLR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黏附、侵袭和转移。除促肿瘤作用外,TANs还被证明通过产生ROS和TRAIL介导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也表明TANs与TME中的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并调节其功能。其他粒细胞除了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其他类型的粒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对肿瘤也有影响。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对各种癌细胞都表现出直接的或间接的细胞毒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中性粒细胞在肿瘤中的作用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MDSCs是一组异质性的髓系祖细胞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未成熟髓系细胞,它们在血管中循环。在感染时,MDSCs迅速扩张并分化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相关的MDSC由两个主要亚群体组成,粒细胞骨髓来源抑制细胞(GrMDSCs)和单核细胞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oMDSCs)。GrMDSCs在表型和形态上与中性粒细胞相似,MoMDSCs在表型和形态上与单核细胞相似,研究表明GrMDSCs和MoMDSCs均参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MDSCs及其亚群在肿瘤中的作用髓系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调节这些髓系细胞的发育、成熟和功能有助于发现新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然而,由于各种可互换亚群的复杂性和可塑性,这些髓系细胞执行重叠或相反的功能,目前控制TAMCs行为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为进一步阐明髓系细胞各亚群在不同癌症中的功能,并确定其促肿瘤和抗肿瘤活性相关的分子机制,百奥动物自主研发一些列髓系靶点人源化小鼠,助力深入了解髓系细胞的复杂性,并设计新的肿瘤靶向治疗方法。B-hTREM2 mice(C) 基本信息体内药效抗人TREM2抗体在B-hTREM2(C)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纯合子B-hTREM2(C)小鼠(雌性,10周龄,n=6)小鼠皮下接种小鼠乳腺癌EMT-6细胞。当肿瘤体积达到约50-80 mm3时,对小鼠进行分组,然后使用抗人TREM2抗体进行治疗。如图A所示,抗人TREM2抗体在B-hTREM2(C)小鼠中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证实B-hTREM2(C)小鼠模型是抗人TREM2抗体临床前体内药效评估的优质模型。数值以平均值±SEM表示。B-hCD36 mice基本信息体内药效抗小鼠PD-1抗体和抗人CD36抗体联合治疗在B-hCD36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纯合子B-hCD36小鼠(雌性,7周龄,n=5)小鼠皮下接种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当肿瘤体积达到约60 mm3时,对小鼠进行分组,然后使用抗体进行治疗。如图A所示,抗体组合在B-hCD36小鼠中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证实B-hCD36小鼠模式是抗CD36抗体临床前体内药效评估的优质模型。数据来自合作者,数值以平均值±SEM表示。B-hPD-1/hPD-L1/hVSIR mice基本信息蛋白表达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野生型C57BL/6小鼠和纯合子B-hPD-1/hPD-L1/hVSIR小鼠中种属特异性PD-1和PD-L1的表达。用抗CD3ε抗体体内刺激野生型C57BL/6小鼠和纯合子B-hPD-1/hPD-L1/hVSIR小鼠,收集脾细胞并进行流式分析。结果显示:小鼠PD-1和PD-L1在野生型C57BL/6小鼠中检测到。人PD-1和PD-L1只在纯合子B-hPD-1/hPD-L1/hVSIR小鼠中检测到,而在野生型C57BL/6小鼠中检测不到。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野生型C57BL/6小鼠和纯合子B-hPD-1/hPD-L1/hVSIR小鼠中种属特异性VSIR的表达。取野生型C57BL/6小鼠和纯合子B-hPD-1/hPD-L1/hVSIR小鼠脾细胞进行流式分析。结果显示:小鼠VSIR仅在野生型C57BL/6小鼠中检测到。人VSIR只在纯合子B-hPD-1/hPD-L1/hVSIR小鼠中检测到,而在野生型C57BL/6小鼠中检测不到。髓系靶点人源化小鼠列表参考资料:1. Aixia Dou, Jing Fan. Heterogeneous Myeloid Cells in Tumors. Cancers (Basel). 2021 Aug; 13(15): 3772.2. Sijin Cheng, Ziyi Li, et al. A pan-cancer single-cell transcriptional atlas of tumor infiltrating myeloid cells. Cell. 2021Feb; 184, 792–809.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通常称之为MHC分子,是在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类基因。除同卵双生子以外几乎找不到HLA相同者,每个人的HLA千差万别,是识别人类白细胞的重要的分子标志,是免疫系统区分本身和异体物质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HLA有不同的基因座,编码两大类MHC蛋白。HLA在医学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器官移植,输血,疾病相关性,生理学等方面。人6号染色体HLA基因结构HLA复合体有224个基因座(locus),按其产物的结构、分布与功能分为三群。HLA-I经典I类基因:  HLA-A、-B、-C参与递呈内源性抗原。非经典I类基因: HLA-E、-G、-F。HLA-II经典II类基因: HLA-DP 、-DQ、-DR参与递呈外源性抗原。非经典II类基因: LMP、TAP、HLA-DM、HLA-DO 参与抗原的加工和转运。HLA-Ⅲ包括编码补体C4、Bf、C2的基因。编码炎症相关分子TNF、HSP70等基因。HLA基因结构HLA基因功能HLA-I可以提供一般细胞内的一些状况,比如该细胞遭受病毒感染,则将病毒外膜蛋白加工成肽链,通过MHC展示到细胞膜表面,供杀手CD8+ T细胞的识别,以进行扑杀。表达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例外的仅有神经细胞、胰岛外分泌细胞、心肌细胞和精细胞等。HLA-II可以提供细胞外部的情况,像是组织中有细菌侵入,则巨噬细胞进行吞食后,把细菌蛋白加工成肽链,通过MHC展示给辅助性T细胞,启动体液免疫反应。只位于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例如: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人活化的T细胞等。HLA分子对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过程也起重要作用。体外研究发现:去除胸腺中MHCⅡ类抗原阳性的基质细胞,则CD4+ T细胞的发育受阻,在胸腺培养细胞中加入抗MHCⅡ类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也能阻止CD4+ T细胞的发育。目前认为MHC分子在T细胞自身耐受的形成和T细胞库的产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HLA-A2.1分子HLA-A2.1是HLA I 类A基因座,第2复等位基因第1号亚型,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关注HLA-A2.1等位基因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原因。T细胞的免疫反应依赖于肽与HLA分子的结合,因此研究者经常研究这些分子与各种抗原的相互作用。由于HLA的高度多态性,有成千上万的HLA分子可供选择,为了获得最大的相关性,研究最常见的表达等位基因是最有意义的。HLA-A2.1的肽结合基序早已为人熟知,HLA多聚体可用于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染色。甚至有小鼠表达HLA-A2.1等位基因,这使得在更接近人类的生物系统中进行临床前测试成为可能。针对HLA-A2.1分子机制研究的需求,BioMice百奥动物自主研发了B-HLA-A2.1 mice和B-NDG HLA-A2.1 mice,助力HLA-A2.1分子研究,为临床前药效评估提供了优质模型。B-HLA-A2.1 mice基本信息蛋白表达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C57BL/6小鼠(+/+)和纯合型B-HLA-A2.1小鼠(H/H)的脾细胞。野生型C57BL/6小鼠可检测到小鼠B2M和H-2Kb/H-2Db。人B2M和HLA-A2.1只在B-HLA-A2.1纯合小鼠中检测到,而小鼠B2M和H-2Kb/H-2Db在B-HLA-A2.1纯合小鼠中检测不到。 野生C57BL/6 (+/+)小鼠和纯合B-HLA-A2.1小鼠 (H/H)注射抗CD3E抗体后,取脾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野生C57BL/6小鼠可检测到小鼠B2M和H-2Kb/H-2Db。纯合B-HLA-A2.1小鼠中只能检测到人B2M和HLA-A2.1,检测不到小鼠B2M和H-2Kb/H-2Db。脾脏白细胞亚群分析从C57BL/6小鼠和纯合B-HLA-A2.1小鼠(n= 3,8周龄,雌性)中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脾细胞以评估白细胞亚群。结果表明:纯合B-HLA-A2.1小鼠的B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百分率与C57BL/6小鼠相似。CD8+ 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CD4+ T细胞百分率和NK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说明hB2M-HLA-A2.1-H-2D替代小鼠B2M可能影响CD8+ T细胞的发育,进而影响脾脏T细胞亚型的比例。数值用平均值±SEM表示。在淋巴结和血液中得到同样的结果。脾脏T细胞亚群分析从C57BL/6和纯合B-HLA-A2.1小鼠(n= 3,8周龄,雌性)中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脾细胞以评估T细胞亚群。结果表明:纯合B-HLA-A2.1小鼠中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C57BL/6小鼠相似。CD8+ 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CD4+ 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说明hB2M-HLA-A2.1-H-2D替代小鼠B2M可能影响CD8+ T细胞的发育,进而影响脾脏T细胞亚型的比例。数值用平均值±SEM表示。在淋巴结和血液中得到同样的结果。B-NDG HLA-A2.1 mice基本信息蛋白表达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B-NDG小鼠(+/+)和纯合B-NDG HLA-A2.1小鼠(H/H)脾细胞。结果表明:小鼠B2M和H-2Kb/H-2Db在B-NDG小鼠中检测到,但在B-NDG HLA-A2.1小鼠中检测不到。人B2M和HLA-A2.1在纯合B-NDG HLA-A2.1小鼠中检测到,而在B-NDG小鼠中未检测到。脾脏白细胞亚群分析从B-NDG小鼠和B-NDG HLA-A2.1小鼠(n= 3,6周龄,雌性)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脾细胞以评估白细胞亚群。结果表明:纯合B-NDG HLA-A2.1小鼠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百分率与B-NDG小鼠相似,表明人源化的B2M和HLA-A2.1不改变这些细胞在脾脏的整体发育、分化和分布。数值用平均值±SEM表示。在骨髓和血液中得到同样的结果。人CD34+HSC免疫重建将人CD34+造血干细胞分别植入经0.8 Gy辐照过的B-NDG HLA-A2.1新生小鼠和B-NDG小鼠。(A) B-NDG HLA-A2.1小鼠存活率略低于B-NDG小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体重。将人CD34+造血干细胞分别植入经0.8 Gy辐照过的B-NDG HLA-A2.1新生小鼠和B-NDG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白细胞。结果表明,虽然B-NDG HLA-A2.1小鼠的人CD8+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B-NDG小鼠,但重建24周内人CD8+ T细胞比例仍维持在18%左右。B-NDG HLA-A2.1小鼠人CD4+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NDG小鼠。B-NDG HLA-A2.1小鼠中其他重组细胞类型的比例与B-NDG小鼠相似。参考资料1、Van Laethem, F., Tikhonova, A.N. & Singer, A. MHC restriction is imposed on a diverse T cell receptor repertoire by CD4 and CD8 co-receptors during thymic selection. Trends in immunology 33, 437-441 (2012).2、Garcia, K.C., Adams, J.J., Feng, D. & Ely, L.K.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CR germline bias for MHC is surprisingly simple. Nature immunology 10, 143-147 (2009).

经历新冠近四年,疫情仍然以星星之火的态势影响着国内外。近两年来,全球研发企业与投资机构的目标几乎都投向了承担着“事前预防”角色的疫苗企业,但此刻亦有许多医药巨头正在悄然行动,在“事后补救”的抗纤维化赛道上积极布局。其中不乏 Boehringer Ingelheim、Genentech、BMS、Roche(Promedior)这些国际大厂,也有 FibroGen、Pliant Therapeutics、Galecto、Blade Therapeutics 等生物技术公司[1]。医药巨头的关注无疑是对领域未来机会的认可。目前,全球仅上市吡非尼酮(抑制TGF-β1的生成和减少血管因子的合成)和尼达尼布(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剂)两款药物,但两款药物因其安全性不佳,并且药效有限,仅仅可以延缓病人的纤维化进展,靶点和机理等药理学内容模糊。因此,以 Pfizer 和 Gilead 为代表的跨国制药巨头,已逐渐将新药开发战略重心转移至抗纤维化药物领域中,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不是癌症的癌症--纤维化纤维化(Fibrosis)其实是多种类型组织损伤尤其是在慢性炎症性疾病过程中,组织修复反应失调的结局。纤维化几乎发生在所有器官和组织中,例如心、肝、肺、肾、皮肤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纤维化不可逆,但临床前模型和临床试验均表明,它是一个高度动态变化的过程。当组织受到损伤时,多种来源的肌成纤维细胞可通过重塑细胞外环境来启动伤口愈合反应,以恢复组织完整性并促进实质细胞的替换。通常,当组织愈合时,这个促纤维化程序被关闭。然而,持续的损伤和损害会导致这一过程的失调,导致细胞外基质(ECM )蛋白在病理上的过度沉积,并伴随着肌成纤维细胞活性的上调,造成巨噬细胞和免疫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环境。在这种细胞环境中,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被大量释放,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成员和 Wingless/Int-1(Wnt1),它们是纤维化过程的主要效应子。TGF-β 和 Wnt1 结合其干细胞表面受体,并发起下游信号转导,最终分别导致 Smad2/3 和 CBP/β-Catenin 转录调节物的核易位。这导致靶基因表达上调,其功能进一步增强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 ECM 蛋白(包括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产生和分泌。随着过多 ECM 沉积的进行,基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并变硬。细胞通过细胞表面整合素受体(激活 Hippo 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主要下游效应子 YAP 和 TAZ)的机械传导感受 ECM 张力。在另一个前向循环中,激活的 YAP 和 TAZ 转位到胞核,促进包括 CTGF 和 PDGF 在内的促生长基因的上调,这些基因通过 PI3K/AKT/mTOR 通路促进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纤维化损伤过程[2]常见的与纤维化有关的疾病有: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肝硬化、慢性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纤维化还影响肿瘤侵袭和转移、慢性移植物排斥和许多进行性肌病的发病机制。除器官损伤外,纤维化还与癌症进展有关,因为纤维化 ECM 可刺激细胞增殖并改变细胞极性,从而促进肿瘤发育和生长。抗纤维化的应用领域广泛且机制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专注于抗纤维化药企的平台技术具有通用性,目前各家企业的重心一般集中于抗肺纤维化、肝纤维化、肾纤维化、心血管纤维化以及皮肤、视网膜纤维化等领域,其中,领先企业往往先从IPF以及肝纤维化开始,然后进行延展。由于体外药效无法模拟真实体内纤维化环境,抗纤维化药物筛选只能使用漫长的体内试验来进行,几乎所有的新药筛选捷径,包括人工智能,都无法加快抗纤维化药物的研发进程。因此,临床前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百奥动物自主研发了相应的肝纤维化和肺纤维化模型,为该领域临床前药效评价提供了稳定有效的工具,助力抗纤维化药物研究。肝纤维化模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是被广泛接受的研究肝纤维化实验模型。它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与毒性损伤相关的人类疾病模式,如α-SMA表达、星状细胞活化和关键基质成分(包括胶原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TIMPs)已在该模型的发病机制中得到证实。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评价四氯化碳 (CCl4) 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8周龄雄性 C57BL/6 小鼠腹腔注射浓度为0.25、0.5和0.75 mL/kg的CCl4,每周2次。4、6和8周后小鼠的体重、肝重/体重和血液生化数据如上图。使用CCl4 诱导6周的肝纤维化模型。(A) H&E染色的代表性图片显示 CCl4 诱导后肝脏炎症增加。比例尺:50 μm。(B) 免疫组化的代表性图片,显示肝巨噬细胞(kupffer cells)标记物F480。(C-D) 天狼星红染色的代表性图片,显示肝纤维化增加。比例尺:200 μm。(E-F) 免疫组织化学的代表性图片显示肝脏中的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水平。比例尺:300 μm。 奥贝胆酸(OCA)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药效验证奥贝胆酸(OCA)治疗后肝纤维化减轻。(A) 图为经CCl4 诱导和 OCA 处理3周后,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肝纤维化的代表性图片。(B) 图表示天狼星红染色统计数据。数值为平均值±SEM。*p < 0.05。胆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胆管结扎引起肝外胆道梗阻,从而导致胆管扩张和胆汁淤积。当胆管内压力进一步升高时,肝内胆管扩张破裂,肝内血管被扩张的胆管和外渗的胆汁同时压迫,肝细胞缺血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围绕肝小叶向肝细胞周围扩散,最终可导致肝纤维化。胆管结扎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胆管结扎肝纤维化模型。(A) 图表示血清中ALT、AST、ALP、GGT和TBIL水平。 (B) 图表示BDL后4周肝脏代表性外观。数值为平均值±SEM。*p<0.05, ***p<0.001, ****p<0.0001。胆管结扎所致肝纤维化模型的组织学评价胆管结扎4周后H&E和天狼星红染色。(A) 图表示H&E染色代表性病理改变。(B) 图天狼星红染色代表性图片显示肝纤维化增加。(C) 图表示胶原纤维阳性信号区比例。数值为平均值±SEM。* p < 0.05。胆管结扎4周后免疫组化染色。 (A-B) 免疫组化染色的代表性图像显示 F4/80 和阳性信号区比例。(C-D) 免疫组化染色代表性图像显示α-SMA水平和阳性信号区比例。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硫代乙酰胺 (TAA) 是一种广泛用于模拟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产生损伤的化合物。TAA 通过其代谢产物硫代乙酰胺二氧化硫 (TASO2) 增加活性氧 (ROS) 的形成,引起严重的氧化应激以及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羰基和 DNA 加合物的生成。产生的ROS,引起肝星状细胞 (HSC) 活化,同时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分化为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导致 EMC 合成和降解失衡及持续纤维化过程。TAA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评价TAA 诱导肝纤维化模型4周。(A-B) 血清中 ALT 和 AST 水平。(C) H&E染色的代表性图片。(D-E) 免疫组化染色的代表性图像显示α-SMA水平和阳性信号区比例。(G-F) 天狼星红染色的代表性图像显示肝纤维化增加。TAA 诱导肝纤维化模型6周。(A-B) 血清中 ALT 和 AST 水平。(C) H&E染色的代表性图片。(D-E) 免疫组化染色代表性图像显示α-SMA水平和阳性信号区比例。(F-G) 天狼星红染色的代表性图片,显示肝纤维化增加。肺纤维化模型博来霉素(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博来霉素 (BLM) 能够引起与接受化疗患者相似的组织学肺模式,是目前诱导动物肺纤维化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BLM 通过裂解DNA、诱导炎症反应和增加上皮凋亡剂量发挥其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刺激肺损伤并导致纤维化。 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评价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C57BL/6J 小鼠在第0天给予博来霉素,每天记录体重,实验结束时收集肺组织,测定肺内羟脯氨酸 (HYP)。 (A) 博来霉素导致体重减轻。 (B)存活率缩短。 (C) HYP 含量增加。 (D) 病理学检查显示显著肺纤维化。 Pamrevlumab 在肺纤维化模型(B-hCCN2小鼠)中的药效验证Pamrevlumab 对博来霉素诱导的体重减轻的影响。B-hCCN2 小鼠在第0天给予博来霉素,然后每两天注射一次 Pamrevlumab 或溶剂,共7次,每天记录体重。实验结果表明,Pamrevlumab治疗能够改善博来霉素诱导的 B-hCCN2 小鼠体重减轻,并可有效降低博来霉素诱导的死亡率。Pamrevlumab 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影响。 (A) 博来霉素诱导 HYP 含量增加,Pamrevlumab 治疗降低了肺中 HYP 含量。(B) Masson 染色和H&E染色的代表性图像。(C) 条形图显示了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定量平均评分。数值为平均值±SEM,n = 4-8,单因素 ANOVA 和 Dunnett 检验,***P < 0.001,**P < 0.01。Micro-CT在肺部疾病模型的研究应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直方图、体积根据不同HU区间进行正常、低通气、不通气区域体积的分割。在第4周,结果显示低通气和不通气区域的比例都很高,然后在第10周和第16周之间明显减少,而在正常通气的区域,则呈现相反的趋势[3]。通过使用Micro-CT对小鼠肺部区域进行扫描重建成像,利用肺部分析算法(Hounsfield单位阈值范围分别为-434至-121HU和-120至121HU)实现对通气不良和非通气不良区域的影像区分,从而实现对肺部区域动态检测,并进行功能和结构的评价。量化的影像数据也能提供纵向研究的信息以减少动物之间的变异性,可以更进一步验证体外数据。百奥动物可以提供的模型及检测指标令人期待的未来突破勃林格殷格翰作为肺纤维化治疗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在这个存在高度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领域成功而大胆迈出的第一步是前文所说的尼达尼布(BI BF1120),而今年2月BI 1015550也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治疗认定。勃林格殷格翰未来将启动一项III期临床试验,以进一步研究BI 1015550治疗IPF和进行性肺纤维化(PPF)患者的疗效,并希望能尽快让该药物惠及全球患者[4]。Pliant Therapeutics,Inc.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发现和开发用于治疗纤维化的新型疗法。今年7月,Pliant Therapeutics 也公布了其INTEGRIS-IPF  IIa期试验积极结果,其药品PLN-74809在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身上达到主要与次要终点,呈现剂量相关疗效,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2021年2月,北京泰德制药与美国Graviton Bioscience Corporation 签订治疗纤维化创新药TDI01海外授权合作协议,首付款及研发、销售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 5.175亿美元。近年来,随着企业临床及各方面的不断推进、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不断被阐明,且新冠疫情后人们对于抗纤维化重视加深,叠加肿瘤赛道的逐渐拥挤,抗纤维化治疗领域被开发的价值不断体现。我们也期待早日拥有更多创新药物用于改善病患生活质量。参考来源:[1] https://mp.weixin.qq.com/s/L8QVMXsh_8-Kk1-iKbeQVA[2] Nie X ,  Qian L ,  Sun R , et al. 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 - ScienceDirect[J]. Cell, 2021.[3] Song Shengren,Fu Zhenli,Guan Ruijuan et al. Intracellular hydroxyproline imprinting following resolution of bleomyci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J] .Eur Respir J, 2022.[4] https://mp.weixin.qq.com/s/EwbXZN77rPwapjFYdRexVQ

CCN蛋白家族是一组细胞间基质蛋白,由CCN1-6六名成员组成。除CCN5缺乏CT模块外,CCN家族蛋白均包含4个保守的串联模块: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模块(IGFBP);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C型重复模块(VWC);3)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重复模块(TSP-1);以及4)含有半胱氨酸羧基端结构的模块(CT)。典型的CCN蛋白由5个外显子编码。CCN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60%,共有38个半胱氨酸残基,这些残基在位置和数量上都严格保守。由于信号肽的存在,CCN蛋白的特点是在细胞质中表达,并以旁分泌的形式在外界环境中积累。它们的四个离散功能域决定了它们相互作用的结合配体的类型,包括不同的整合素,HSPGs、IGFs、TGFb和VEGF等,导致全长CCN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图1 CCN蛋白结构[1]各种刺激诱导的CCN蛋白在各种细胞中被激活,可直接与细胞表面整合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ECM蛋白相互作用,这些反应诱导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衰老,导致基质重塑。图2 CCN蛋白在纤维化中的作用[2]CCN家族在生物反应和疾病中的几个主要作用:1)伤口愈合和纤维化疾病:纤维化是组织再生过程中CCN家族网络失衡的结果。促纤维化因子TGF-β通过诱导CCN1、CCN2、CCN4的表达,抑制CCN3的表达,在心脏纤维化中发挥促纤维化作用或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衰老(CCN1);2)炎症:CCN1、CCN2、CCN4被TGF-β上调,而CCN3被相同的细胞因子以相反的方式调节;3)恶性肿瘤:肿瘤微环境(TME)增加了肿瘤的复杂性,CCN蛋白可能是一个平衡TME的潜在靶点。CCN蛋白根据肿瘤类型的不同,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正向或负向作用。   表1 CCN1-6在泛癌中表达水平变化[1]大部分情况下,CCN1、CCN2、CCN4通常与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有关,CCN3、CCN5、CCN6则与抑制这些过程有关。而CCN蛋白最终的生物学特性可能依赖于不同的组合,在肿瘤治疗中应作用于不同组合的CCN蛋白来重新平衡TME。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下促肿瘤生长的CCN1、CCN2、CCN4。CCN1/CYR61肿瘤的发生发展改变了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物理性质。基质刚度的增加对肿瘤生长和转移有深远的影响。CCN1又称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 CYR61),其在内皮细胞中受刚度的高度调控。在体外,刚度诱导的CCN1激活β-连环蛋白核转位和信号转导,以上调内皮细胞表面的N-钙粘蛋白水平,促进N-钙粘蛋白依赖的癌细胞-内皮相互作用。而敲除内皮细胞中的CCN1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与血管的结合,抑制瘤细胞通过血管转移过程。因此,靶向硬化诱导的血管改变(如CCN1)是一种潜在的、但尚未被重视的损害转移的机制。图3 肿瘤血管系统中CCN1的作用模式[3]CCN2/CTGFCCN2又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一种促纤维化介质。在大多数纤维性疾病中,生化或机械刺激诱导产生的CCN2与TGF-β协同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CCN2还与恶性肿瘤的侵袭有关,CCN2由肿瘤细胞产生并作用于自身,主要抑制其侵袭性表型。但由于CCN2可以通过旁分泌的方式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和破骨细胞祖细胞,促进血管生成和骨吸收,从而又促进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因此,CCN2既可以成为一个促进组织再生的潜在的治疗工具,又可以成为对抗纤维化及其相关疾病,以及肿瘤转移的重要靶点。图4 CCN2在病理纤维化中的分子作用[4]CCN4/WISP-1CCN4又称Wnt1诱导的信号通路蛋白(Wnt1-Inducible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s, WISP-1),由肿瘤细胞和基质成纤维细胞产生和分泌(蓝色箭头)。然后,分泌的CCN4可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两种机制对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作用(红色箭头)。CCN4能够结合到细胞外基质蛋白(如纤维连接蛋白;绿色形状),以及细胞膜上的整合素(蓝色形状),从而调节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图5 CCN4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介质[5]最新研究进展CCN1:目前针对CCN1靶点开发的药物主要是小分子药物,进展最快的是Asahi Kasei等公司的Zoledronate/Zoledronic acid monohydrate,该药物已在2000年上市,用于治疗癌症,骨关节炎,疼痛等多种疾病。目前只有一种针对CCN1的抗体药物,是罗氏公司的Mab 420/MOR-420,目前处于生物测试阶段,且并未处于活跃状态。CCN2:目前针对CCN2靶点,开发药物进展最快的是FibroGen,该公司的Pamrevlumab用于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活性,目前正在推进临床III期试验,适应症包括:胰腺癌、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同时还在进行治疗急性 COVID-19 住院患者的 II 期临床试验。该药已在美国获得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胰腺癌和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在欧盟还指定了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孤儿药资格。CCN4:目前尚未有该靶点的临床在研药物。B-hCCN1 mice基本信息mRNA表达分析小鼠CCN1的mRNA仅在野生小鼠(+/+)的卵巢中检测到。人CCN1的mRNA仅在纯合B-hCCN1小鼠(H/H)中检测到,在野生小鼠中未检测到。蛋白表达分析利用western blot分析纯合B-hCCN1小鼠中种属特异性CCN1的表达。取野生C57BL/6小鼠(+/+)和纯合B-hCCN1小鼠(H/H)的脾组织,用抗CCN1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因为该抗体与人CCN1和小鼠CCN1有交叉反应,CCN1在野生小鼠和纯合B-hCCN1小鼠中均可检测到。B-hCCN2 mice基本信息:mRNA表达分析:小鼠CCN2的mRNA仅在野生小鼠(+/+)的肾脏中检测到。人CCN2的mRNA仅在纯合B-hCCN2小鼠(H/H)中检测到,在野生小鼠中未检测到。蛋白表达分析:利用western blot分析纯合B-hCCN2小鼠中种属特异性CCN2的表达。取野生C57BL/6小鼠(+/+)和纯合B-hCCN2小鼠(H/H)的肾组织,用抗CCN2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因为该抗体与人CCN2和小鼠CCN2有交叉反应,CCN2在野生小鼠和纯合B-hCCN2小鼠中均可检测到。体内药效:抗人CCN2抗体可以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B-hCCN2小鼠肺部的胶原蛋白沉积。将B-hCCN2小鼠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博来霉素处理的纤维化组以及博来霉素处理的纤维化+Pamrevlumab治疗组。(A)Pamrevlumab治疗能够改善博来霉素诱导的B-hCCN2小鼠的体重减轻。该模型中的纤维化通过总肺羟脯氨酸(HYP)的标准测量值进行评分。(B)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博来霉素的诱导增加了HYP含量,而用Pamrevlumab治疗可以降低肺HYP含量。B-hCCN4 mice基本信息:mRNA表达分析:小鼠CCN4的mRNA仅在野生小鼠(+/+)的卵巢中检测到。人CCN4的mRNA仅在纯合B-hCCN4小鼠(H/H)中检测到,在野生小鼠中未检测到。蛋白表达分析:利用western blot分析纯合B-hCCN4小鼠中种属特异性CCN4的表达。取野生C57BL/6小鼠(+/+)和纯合B-hCCN4小鼠(H/H)的肾脏和脾脏组织,用抗CCN4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因为该抗体与人CCN4和小鼠CCN4有交叉反应,CCN4在野生小鼠和纯合B-hCCN4小鼠中均可检测到。参考文献[1] Jia Q, et al. CCN Family Proteins in Cancer: Insight Into Their Structures and Coordination Role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Front Genet. 2021 Mar 23;12:649387. [2] Sun, C., et al. Emerging role of CCN family proteins in fibrosis.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2021 Jun;236(6):4195-4206. [3]Reid SE, et al. Tumor matrix stiffness promotes metastatic cancer cell interaction with the endothelium. EMBO J. 2017 Aug 15;36(16):2373-2389. [4] Kubota S, et al. Cellular and molecular actions of CCN2/CTGF and its role und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Clin Sci (Lond). 2015 Feb;128(3):181-96. [5] Nivison MP, et al. The role of CCN4/WISP-1 in the cancerous phenotype. Cancer Manag Res. 2018 Aug 27;10:2893-290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细胞增殖、分化、粘附、迁移和凋亡具有多重功能。多种类型细胞均可分泌,最早从人血小板中鉴定。哺乳动物中表达三种类型TGFβ:TGFβ1、TGFβ2和TGFβ3,每种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并通过结合相同的TGFβ受体发挥相应功能。其中TGFβ2和TGFβ3在胚胎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而TGFβ1则主要参与控制出生后的免疫反应[1]。三种TGFβ起初均表达为非活性蛋白复合物(SLC或LLC)。TGFβ1同型二聚体与潜伏相关肽(Latent Associated Peptide, LAP)(TGFβ1 N 端具有的长 20~30 个氨基酸的序列)形成的复合被称为小潜复合物 (Small Latent Complex, SLC)。在细胞外,SLC 与 潜伏TGFβ1结合蛋白(Latent TGFβ Binding Protein, LTBP)结合形成的复杂复合物被称为大潜复合物(Large Latent Complex, LLC)。TGFβ的活化有以下3种途径:1)SLC在胞外被蛋白酶水解;2)LLC被细胞外基质铆钉,进而由αβ整合素介导释放有活性的TGFβ;3)SLC被细胞表面的GARP铆钉,并由αβ整合素介导释放有活性的TGFβ。接下来,具有活性的TGFβ与TGFβRII二聚体结合,随后进一步与TGFβRI二聚体结合,形成四聚体,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节基因表达。图1. TGFβ信号通路[2,3]稳态条件下,TGFβ1信号不仅调节多种组织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也指导免疫系统的耐受和炎症抑制,尤其在胃肠道起重要作用。TGFβ1调节功能的多样性赋予了它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亦正亦邪的双面性。在癌症发生早期,TGFβ是一个抑癌因子,可发挥细胞周期阻滞作用,阻断细胞从G1期进入S期,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然而,随着炎症加剧,一些癌细胞可能会发生突变,使其对TGFβ信号通路不响应,或响应与凋亡脱钩、反变为促进癌细胞转移和定植。同时,肿瘤细胞亦可大量分泌TGFβ1发挥免疫抑制功能,抑制T、B淋巴细胞与NK细胞活化和分化,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障碍,使得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图2)。图2. TGFβ的抑癌和促癌信号[2]针对TGFβ信号通路的在研药物主要包括配体抗体、配体陷阱(如bintrafusp alfa)、受配体抗体、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等,主要聚焦于肿瘤免疫疗法[4]。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TGFβ1配体抗体药物如下表所示:数据整理自Cortellis数据库为了更好的助力靶向TGFβ1的新药研发,百奥动物自主研发了TGFβ1人源化小鼠B-hTGFB1 mice,用于靶向TGFβ1药物的临床前药效评估。B-hTGFB1 mice 图3. RT-qPCR分析B-hTGFB1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TGFB1 mRNA的表达。B-hTGFB1小鼠中人TGFB1 mRNA表达量与野生型小鼠中的鼠TGFB1 mRNA表达量类似。这表明人TGFB1基因原位替换不影响TGFB1 mRNA的表达。图4.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纯合B-hTGFB1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血小板中TGFB1蛋白的种属特异性表达。小鼠的TGFB1仅在野生型小鼠中被检测到,人TGFB1仅在纯合B-hTGFB1小鼠中检测到。脾脏中TGFB1蛋白的表达同样也具有种属特异性(数据未展示)。TGFB1人源化不影响脾脏、淋巴结、血液中白细胞各亚群比例(数据未展示)。图5. 抗体结合实验。从B-hTGFB1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取血,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人LAP的表达。SRK-181可特异性结合SLC并抑制TGFβ1活化[5]。于是,在SRK-181处理过的纯合B-hTGFB1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中均能检测到人LAP的表达;而未处理的鼠中不能检测到人LAP的表达。(hLAP抗体可人鼠交叉识别。)图6. 抗鼠PD-1抗体和抗人TGFβ1抗体联用在B-hTGFB1小鼠中的抗肿瘤作用。(A)mPD-1和hTGFβ1抗体(自制)联用可抑制B-hTGFB1小鼠中MC38肿瘤的生长;(B)治疗期间的体重改变。数值为平均值±SEM。由图可见,抗鼠PD-1抗体和抗人TGFβ1抗体联用可有效控制B-hTGFB1小鼠中的肿瘤生长,说明B-hTGFB1小鼠是TGFβ1抗体药物临床前评估的有力模型。相关产品列表 品系货号B-hTGFB1 mice112245B-hTGFBR2 mice110874B-hGARP mice110102B-hGARP/hTGFB1 mice112241B-hLRRC33 mice110757B-Tgfβ1 cKO mice110164参考资料1. Stockis, J., Dedobbeleer, O. & Lucas, S. Role of GARP in the activation of latent TGF-β1. Molecular bioSystems 13, 1925-1935 (2017).2. Batlle, Eduard, and Joan Massagué.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Signaling in Immunity and Cancer.”  Immunity vol. 50,4 (2019): 924-940. doi:10.1016/j.immuni.2019.03.0243. Kelly, Aoife et al. “Regulation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by TGFβ.” Advances in immunology vol. 134 (2017): 137-233. doi:10.1016/bs.ai.2017.01.0014. Kim, Byung-Gyu et al. “Novel therapies emerging in oncology to target the TGF-β pathway.”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vol. 14,1 55. 6 Apr. 2021, doi:10.1186/s13045-021-01053-x5. Martin, Constance J et al.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TGFβ1 activation overcomes primary resistance to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 by altering tumor immune landscap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vol. 12,536 (2020): eaay8456. doi:10.1126/scitranslmed.aay8456

医药生物行业生命科学领域产业链系列报告显示,随着科研发展与对新靶点的持续追求,基因修饰动物凭借可以精准满足用户需求的特点,正快速发展为模式动物市场主流产品。GMI 数据披露,2019 年全球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市场规模约为 100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将增至 141 亿美元,占动物模型服务市场近67%[1]。技术进步重塑市场格局,基因修饰模式动物地位日益凸显。相较于野生型的模式动物,基因修饰模式动物能够对目标基因开展功能缺失或功能获得的研究,达到人类生理或病理更精确的模拟,因此更适合探索研究人类基因功能和人类疾病致病机制,是目前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其中Cre工具鼠和疾病模型鼠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起围观下百奥动物的蓝宝小家伙带来的好物分享吧~ 鼠界“爱德华”--Cre工具鼠系列INTRODUCTION基因敲除鼠常被用来研究基因的功能,但据研究报道,小鼠有超过30%的基因敲除后导致了胚胎致死或者出生后不久死亡[2],从而无法对该基因在体内发挥的生理功能进行更好的研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发现了Cre/loxP系统。 1 什么是Cre/loxP系统?Cre-loxp 系统来自于P1 噬菌体,是噬菌体感染病毒实现寄生的“杀手锏”。 Cre重组酶(cyclization recombination enzyme),它是一种由343个氨基酸组成的单体蛋白,可以引发loxP位点的DNA 重组。loxP是一段长34bp的DNA序列,是Cre重组酶识别的位点,被称为loxP位点。Cre重组酶的调控方式有多种多样,有如特异性基因启动子调控的Cre(Promoter-regulated Cre)、配体或药物诱导的Cre(Inducible Cre)、荧光报告的Cre(Fluorescent Cre)以及同时被不同启动子调控的Cre(Split Cre,NCre 和CCre)等。不同调控方式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Cre工具鼠。 2  Cre/loxP系统在基因编辑大小鼠中的应用根据Cre-loxp 系统工作的原理,在基因编辑大小鼠中,分别制作Cre重组酶工具大小鼠和带有loxp位点的flox鼠,通过杂交可以实现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这样可以避免全身性敲除引起的纯合致死情况。你是不是也正在经历实验设计选不到合适Cre鼠的窘境?百奥动物自主开发了一系列Cre工具鼠,助力不同应用场景的科学研究。B-Pgr-iCre小鼠基本信息应用领域生殖系统功能研究表型分析ROSA26-CAG-LSL-tdTomato mice是公司自主研发并验证成功的tdTomato报告小鼠品系。在与Cre小鼠交配后,剔除stop元件,可表达tdTomato红色荧光蛋白。本实验方案利用B-Pgr-iCre mice与CAG-LSL-tdTomato报告小鼠交配,iCre重组酶可介导子代小鼠中表达Pgr的细胞删除LSL元件,表达tdTomato红色荧光蛋白,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红色荧光信号,可证明表达Pgr的细胞成功表达iCre重组酶并介导基因重组功能。上图为小鼠不同器官中实验结果的显示,(a)代表小鼠的生殖系统,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b)代表小鼠的乳腺。IF 检测 tdTomato 红色荧光蛋白和绿色荧光标记 Pgr(progesterone) 的表达。纵轴代表不同基因型的小鼠,横轴代表不同的荧光标记。B-Pgr-iCre(Mut/+);CAG-tdTomato(Mut/+) 小鼠表现出明显的 tdTomato 红色荧光蛋白表达。B-Cdh5-iCreERT2 mice小鼠基本信息应用领域心血管系统,肿瘤和细胞分化机制研究表型分析ROSA26-CAG-LSL-tdTomato mice是公司自主研发并验证成功的tdTomato报告小鼠品系。在与Cre小鼠交配后,剔除stop元件,可表达tdTomato红色荧光蛋白。本次实验中B-Cdh5-iCreERT2 mice与ROSA26-CAG-LSL-tdTomato mice交配,可实现Cdh5-iCreERT2(Mut/+);CAG-LSL-tdTomato(Mut/+)双阳性小鼠在tamoxifen诱导下,在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tdTomato红色荧光蛋白。上图为双阳性小鼠主要器官中 tdTomato 和 CD31 的免疫荧光图像。CD31是内皮标记物。(比例尺:25 μm)百奥动物Cre工具鼠产品列表向上滑动查看列表 高能“cosplay”--疾病模型鼠系列INTRODUCTION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机制、诊断预后标志物发现、药物筛选和评价等的重要支撑条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基因进行修饰,可建立敏感动物品系和与人类疾病相同的疾病模型进行药物筛选和药效研究,这类动物可培育为稳定遗传的品系,且具有特定的病理特征,已经成为药物快速筛选的重要手段。百奥动物建立了丰富的疾病模型资源,为疾病治疗药物评价提供稳定有效的模型资源,并能够基于此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符合国际水平的药理药效服务。血友病模型--B-F8 KO 小鼠F8又称AHF,FVIII(coagulation factor VIII),是位于X染色体上编码凝血因子VIII的基因,在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中都不可或缺。它作为凝血因子IXa的辅助因子参与凝血过程,同时借助于Ca2 +和膜磷脂,形成复合物以激活X因子,并进行一系列后续的凝血反应。F8基因的缺失导致严重的凝血障碍,形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A型血友病。F8基因敲除模型为血友病患者的药物筛选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前借鉴意义。‍模型数据验证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或1mg/kg诺其,给药30min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凝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结果显示:F8 KO小鼠APTT值远高于WT小鼠,给予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后,APTT恢复至正常值。结果证明:B-F8 KO小鼠可以作为抗凝血药药效验证的有力工具。高血糖和肥胖症模型--B-ob/ob 小鼠瘦素(Leptin)是由肽链构成的肽类激素。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其表达主要在白色脂肪组织。此外,在心肌、骨骼肌、胎盘、肺、乳腺上皮和胃黏膜等均有表达。在功能上能够有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促进其分解。胰岛素可促进瘦素的分泌,反过来瘦素对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发挥负反馈调节。ob是瘦素的编码基因,百奥动物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ob基因2、3号外显子敲除制备的B-ob/ob小鼠,具有肥胖症和高血糖症状,是研究高血糖和肥胖症的有力模型。模型数据验证纯合B-ob/ob小鼠4周龄后体重和血糖(-/-)均持续高于对照组。抗人GCGR抗体药物crotedumab在B-ob/ob小鼠体内的药效。(A)B-ob/ob小鼠的体重变化。(B-C)非空腹血糖和空腹血糖测量。将8-10周龄的雄性B-ob/ob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7只。给药组第0天进行给药,第0、3、7天测定非空腹血糖,禁食6小时后测定空腹血糖。(D)Crotedumab可改善葡萄糖耐量。(E)血糖含量曲线下面积。小鼠在自由取水的条件下禁食6h,尾尖取血测定空腹血糖(0 min),腹腔注射葡萄糖2 g/kg,在指定时间测定血糖。(F-G)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测量。结果显示,crotedumab在禁食和非禁食状态下均具有降糖作用,同时能够改善B-ob/ob小鼠的葡萄糖耐量。百奥动物疾病模型鼠产品列表百奥动物可提供多种稳定优质的基因编辑自发疾病动物模型,如肿瘤模型鼠(B-p53 KO 小鼠,B-p53 KO大鼠),高血糖模型鼠(B-ob/ob小鼠),凝血模型鼠(B-F8 KO小鼠,B-F9 KO小鼠)等,提供客户用于相关研究。向上滑动查看产品列表意犹未尽?想要共享蓝宝的更多好物清单,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或者来电咨询。参考资料:[1]https://mp.weixin.qq.com/s/rhhEFL5A9KhVKAULO29COw[2]Huimin Zhang, Qi Zheng, Ruby Yanru Chen-Tsai;Establishment of a Cre-rat resource for creating conditional and physiological relevant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 Transgenic Res. 2021 Feb;30(1):91-10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始于骨髓中健康的浆细胞恶性增殖。在当前是一种较难治愈的疾病,大多数患者终将复发。据统计,2020年全球有超过17万人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60岁以上老人属于该病的高发群体,发病年龄亦有呈年轻化的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上升,多发性骨髓瘤的防治负担将逐年加剧,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挑战。多发性骨髓瘤从癌前到有明显疾病症状的演变过程,在SMM阶段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以及预防或治疗策略可能是提高这种复杂疾病治愈率的途径。[1]  左图:正常的骨髓 ,右图: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中可见大量恶性浆细胞,其特征是在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内有一个苍白的区域。[2]目前,针对MM的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单抗和细胞疗法等。其中,免疫治疗已经在许多癌症领域被证明是革命性疗法,但由于MM存在免疫抑制微环境现象,影响了免疫治疗的疗效,导致其对MM的治疗进展较为缓慢。MM细胞与骨髓(BM)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MM的发病起着关键作用,可通过诱导或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免疫逃逸及耐药,增加Treg细胞的数量,抑制效应T细胞的杀伤等。靶向特定肿瘤抗原或逆转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骨髓微环境的免疫疗法可以帮助改善MM的标准治疗方案。骨髓MM微环境中的抗骨髓瘤作用[3]细胞重定向BiAb和BiTE同时结合MM细胞上的骨髓瘤特异性抗原和T细胞上的CD3。MM抗原包括BCMA, CD38, CS1/SLAMF7, GPRC5D和FcRH5,如图示。BiAbs或自然杀伤细胞衔接器(NKCEs)也靶向自然杀伤(NK)细胞相关受体抗原(如CD16A, NKG2D, NKp30),激活NK细胞并增强其抗MM活性。双特异性分子,包括双特异性抗体(BsAbs)和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s),通过同时结合MM细胞和免疫效应细胞上的抗原,使这些细胞靠近从而促进免疫细胞裂解MM细胞。靶向BCMA和GPRC5D的BsAbs已展示出很好的临床疗效,针对FcRH5的早期临床试验结果也非常有前景。这些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不依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I类的抗原提呈,可在没有共刺激的情况下发生,适用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的MM患者。BCMA01全称B细胞成熟抗原,又名CD269或TNFRSF17,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仅高表达于浆细胞表面,部分表达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MM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针对BCMA靶点开发的肿瘤免疫疗法主要分为3类: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双特异性抗体(BsAb)、抗体药物偶联物(ADC)。GPRC5D02全称G蛋白偶联受体C57家族亚型D,为7次跨膜蛋白,高表达于浆细胞表面,低表达于毛囊区域,其他健康细胞则不表达,为治疗MM的潜在候选靶点。GPRC5D的表达与BCMA不相关,联合靶向这两个靶点的疗法可以发挥互补效应或开发双靶点CAR-T、双抗。FcRH503又称FcRL5、CD307或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易位相关蛋白2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Receptor Translocation Associated 2, IRTA2),是一种功能未知的膜蛋白,只表达于B细胞系,包括骨髓瘤细胞。临床前研究的数据表明,FcRH5/CD3双抗可成功激活T细胞,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并清除恶性浆细胞。根据科睿唯安数据库检索,靶向MM相关靶点药物研究数量众多,部分靶点研究进展情况见下表。强生的Darzalex是在2015年第一批被批准用于MM治疗的免疫疗法,这一时期MM的抗体药研发主要集中在靶向CD38靶点;到2020年GSK研发的首个靶向BCMA药物Blenrep在美获批,2021年BMS的Abecma上市,今年传奇生物的Carvykti上市以及强生的Teclistamab作为全球首个CD3/BCMA双抗获批即将上市,另外还有众多管线处在临床前或临床试验阶段,靶向BCMA赛道的药物研发可谓相当火热。布局靶向MM治疗药物的新靶点,避免同质化竞争,或许也不失为后来者开发该适应症药物以占得先机的上策,当然面临的风险也随之提高。部分药物研究进展整理自科睿唯安数据库及网络百奥动物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自主开发了MM相关靶点人源化小鼠及细胞系,助力抗体药物临床前研究。部分数据展示如下:B-hCD38 mice蛋白表达分析采集野生型C57BL/6小鼠和纯合B-hCD38小鼠的脾细胞和血液,用种特异性抗CD38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CD38在WT小鼠中检测到。纯合B-hCD38中只检测到人CD38,而WT小鼠检测不到人CD38。药效验证将小鼠T淋巴细胞瘤B-hCD38-luc E.G7-OVA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到B-hCD38纯合小鼠(雌性,6周龄,n=6)体内。当总通量达到约106 Ig时,将小鼠分组,并用抗人CD38抗体对其进行治疗。(A) 抗人CD38抗体(内部合成)抑制B-hCD38-luc E.G7-OVA小鼠肿瘤生长。(B) 治疗期间体重变化。(C) B-hCD38-luc E.G7-OVA细胞的体内荧光素酶成像图。每周2次测量信号强度和体重,第0、3、7、10天行影像学检查。值表示为平均值±SEM。B-hBCMA micemRNA表达分析RT-PCR分析野生型C57BL/6小鼠和B-hBCMA小鼠BCMA基因特异性表达情况,鼠Bcma mRNA仅在野生型C57BL/6小鼠脾细胞中检测到,人BCMA mRNA仅在纯合B-hBCMA小鼠中检测到。B-hGPRC5D mice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A) RT-PCR分析野生型C57BL/6小鼠和B-hGPRC5D小鼠GPRC5D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情况,鼠Gprc5d mRNA仅在野生型C57BL/6小鼠睾丸中检测到。人GPRC5D mRNA仅在纯合B-hGPRC5D小鼠中检测到。(B) 取野生型C57BL/6小鼠和纯合B-hGPRC5D小鼠的脾脏,用抗GPRC5D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由于抗体的交叉反应性,GPRC5D在WT小鼠和纯合B-hGPRC5D小鼠中均可检测到。 相关产品列表 更多数据信息,欢迎联系我们。参考资料[1] https://doi.org/10.1016/j.ctrv.2021.102284[2] https://www.cancer.net/cancer-types/multiple-myeloma/introduction[3] doi: 10.3389/fonc.2022.1032775[4] doi:10.3390/jcm9072166

上半年,宝船生物与百奥赛图合作研发的TNFR2非阻断型全人抗体药物(代号BC011)的实验数据已在2022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公布。 BC011是一款新型TNFR2非阻断治疗抗体,来源于RenMab人源化IgG小鼠。通过在TNFR2人源化的肿瘤同源小鼠模型中进行无差别、高通量的体内有效性筛选,从大量候选抗体中筛选出了BC011。BC011能够促进CD8+T细胞增殖,耗竭Treg细胞,从而增加肿瘤微环境中效应T细胞的比例。 TNFR2靶点概览TNFRSF1B(TNF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1b)为TNF受体超家族成员,也称为TNFR2,在某些免疫细胞亚群(如CD4+和CD8+ T细胞)、内皮细胞、小胶质细胞和特异性神经元亚群、少突胶质细胞、心肌细胞和人间充质干细胞上表达。在多种肿瘤细胞中也有高表达,如黑色素瘤、肠癌和卵巢癌等。在肿瘤微环境中,TNFR2在Treg细胞中高表达,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是免疫逃逸和肿瘤增殖的潜在驱动力。TNFR2是I型跨膜糖蛋白,由46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前256个氨基酸形成包含四个富含半胱氨酸基序的胞外结构,31个氨基酸形成跨膜结构域,后174个氨基酸形成具有TRAF2结合位点的胞内结构。图1. TNFR2结构[1]TNFR1(p55,TNFRSF1A)和TNFR2(p75,TNFRSF1B)是同源关系最近的两个蛋白,他们分别激活两个独立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进行基因转录。TNFR1几乎在身体的所有细胞上都有表达,包括整个淋巴系统。从功能上讲,TNF主要依赖TNFR1进行凋亡,依赖TNFR2进行与T细胞存活相关的功能--TNFR2信号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促进pro-survival基因的转录。图2. TNFR2信号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2]许多实验表明TNFR2抑制剂一方面可以有效阻断TNF跟TNFR2的结合,抑制Treg的增殖和功能,也可以靶向杀伤TNFR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跟PD-(L)1抑制剂在体内都有非常好的协同效果;然而针对自身免疫病,TNFR2激活剂可进一步活化Treg细胞,抑制Teff细胞,下调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因此,TNFR2作为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新一代治疗靶点,为肿瘤和自免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图3. 激动剂与抑制剂作用示意图[3]TNFR2靶点药物在研进展TNFR2作为肿瘤和自身免疫病治疗的潜力靶点,目前在研项目较少,绝大多数仍处于临床前阶段,速度最快的也仅推进至Ⅰ期临床。BioInvent全面布局了TNFR2抑制剂与TNFR2激动剂,其中TNFR2抑制剂BI-1808已处于临床Ⅰ期,除了单药疗法外,与PD-1抑制剂联用方案是药物重要的开发策略。聚焦国内,维立志博的TNFR2抗体药物LBL-019于9月29日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临床进展居前。此外,百济神州于2021年2月由Boston Immune(BITT)引入TNFR2抗体BITR2101,计划探索与替雷利珠单抗的联用方案。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相关动物模型对于TNFR2靶向调节剂的开发可谓至关重要,BioMice百奥动物自主研发的TNFR2系列人源化小鼠是评估TNFR2相关抗体药物的优质临床前实验动物模型。B-hTNFR2 mice蛋白表达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对野生型C57BL/6和B-hTNFR2纯合鼠中TNFR2蛋白表达进行分析。用抗小鼠CD3ε抗体体内刺激野生型C57BL/6和B-hTNFR2纯合鼠,收集脾细胞,并用种属特异性抗TNFR2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在C57BL/6小鼠B、T和Treg细胞表面检测到mTNFR2,在B-hTNFR2纯合鼠B、T和Treg细胞表面检测到hTNFR2。TNFR2人源化不影响脾脏、淋巴结中白细胞各亚群比例(数据未展示)。TNFR2抗体与B-hTNFR2纯合鼠T细胞结合分析 从B-hTNFR2小鼠(n=3)中分离出脾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测试TNFR2抗体与脾细胞的结合。从anti-mCD3ε(0.2或1μg/mL)和anti-mCD28(1μg/mL)体内刺激的B-hTNFR2小鼠分离出脾细胞。如图所示,与同型对照抗体(hIgG)相比,hTNFR2 Ab2与B-hTNFR2纯合鼠的T细胞是结合的。在anti-mCD3ε(0.2μg /mL)刺激条件下,mTNFα增强了hTNFR2 Ab2与B-hTNFR2纯合鼠的T细胞结合,这表明mTNFα/hTNFR2信号通路在B-hTNFR2纯合鼠中是可行的。TNFR2抗体药效验证抗人TNFR2抗体在B-hTNFR2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B-hTNFR2小鼠(雌性,6-7周龄,n=8)皮下接种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5E5)。当肿瘤体积达到约100 mm3时,对小鼠进行分组,然后使用抗人TNFR2抗体进行治疗。如图A所示,抗人TNFR2抗体能够有效控制B-hTNFR2小鼠的肿瘤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证实B-hTNFR2小鼠模型是体内TNFR2抗体药理功效研究的有力工具。(hTNFR2 Ab2由客户提供)B-hTNFA/hTNFR2 mice抗人TNFR2抗体的体内有效性抗人TNFR2抗体在B-hTNFA/hTNFR2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B-hTNFA/hTNFR2 小鼠(雌性,7周龄)皮下接种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5E5)。当肿瘤体积达到约100 mm3时,对小鼠进行分组,然后使用抗人TNFR2抗体进行治疗。如图A所示,抗人TNFR2抗体能够有效控制B-hTNFA/hTNFR2 小鼠的肿瘤生长,证实B-hTNFA/hTNFR2 小鼠模型是体内TNFR2抗体药理功效研究的有力工具。B-hTNFR2/hTNFR1 mice蛋白表达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C57BL/6和纯合B-hTNFR2/hTNFR1 小鼠中TNFR2的蛋白表达。用抗小鼠CD3ε抗体体内刺激野生型C57BL/6和纯合B-hTNFR2/hTNFR1(H/H)小鼠,收集野生型C57BL/6和纯合B-hTNFR2/hTNFR1 小鼠的脾细胞,并用种属特异性抗TNFR2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鼠TNFR2仅在野生小鼠中检测到,人TNFR2仅在纯合B-hTNFR2/hTNFR1小鼠中检测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C57BL/6和纯合B-hTNFR2/hTNFR1 小鼠中TNFR1的蛋白表达。收集野生型C57BL/6和纯合B-hTNFR2/hTNFR1(H/H) 小鼠的脾细胞和血液,并用种属特异性抗TNFR1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鼠TNFR1仅在野生小鼠中检测到,人TNFR1仅在纯合B-hTNFR2/hTNFR1小鼠中检测到。B-hCTLA4/hTNFR2 mice蛋白表达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C57BL/6和纯合B-hCTLA4/hTNFR2 小鼠中CTLA4的蛋白表达。收集野生型C57BL/6和纯合B-hCTLA4/hTNFR2 小鼠的脾脏,并用种属特异性抗CD152(CTLA4)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鼠CTLA4仅在野生小鼠中检测到,人CTLA4仅在纯合B-hCTLA4/hTNFR2小鼠中检测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C57BL/6和纯合B-hCTLA4/hTNFR2小鼠中TNFR2的蛋白表达。收集野生型C57BL/6和纯合B-hCTLA4/hTNFR2小鼠的脾脏,并用种属特异性抗TNFR2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鼠TNFR2仅在野生小鼠中检测到,人TNFR2仅在纯合B-hCTLA4/hTNFR2小鼠中检测到。B-hPD-1/hPD-L1/hTNFR2 mice抗人PD-1和抗人TNFR2抗体联合治疗抗人PD-1抗体联合抗人TNFR2抗体在B-hPD-1/hPD-L1/hTNFR2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B-hPD-1/hPD-L1/hTNFR2小鼠(雌性,6-7周龄,n=5)皮下接种hPD-L1 MC38细胞。当肿瘤体积达到约100 mm3时,对小鼠进行分组,然后使用抗人PD-1抗体和人hTNFR2抗体进行治疗。如图A所示,PD-1和hTNFR2抗体联合给药组的抑制作用强于单独给药组,证明B-hPD-1/hPD-L1/hTNFR2小鼠为评价hTNFR2抗体和hPD-1抗体联合给药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体内临床前模型。B-hTNFA/hTNFR2/hTNFR1 mice抗人TNFR2抗体的体内有效性抗人TNFR2抗体在B-hTNFA/hTNFR2/hTNFR1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B-hTNFA/hTNFR2/hTNFR1 小鼠(雌性,8周龄,n=6)皮下接种鼠结肠癌 MC38 细胞。根据体重差异对小鼠进行分组,此时用客户提供的抗 TNFR2 Ab1 处理。如图 A 所示,抗人 TNFR2 抗体可有效控制 B-hTNFA/hTNFR2/hTNFR1 小鼠的肿瘤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证明 B-hTNFA/hTNFR2/hTNFR1 小鼠为体内评价抗人 TNFR2 抗体提供了有力的临床前模型。TNFR2靶点相关模型列表参考文献[1] Medler, J.; Kucka, K.;Wajant, H.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2 (TNFR2): An Emerging Target in Cancer Therapy. Cancers 2022, 14, 2603. https://doi.org/ 10.3390/cancers14112603[2] Hiroyuki Takahash, Gumpei Yoshimatsu, Denise Louise Faustman. The Roles of TNFR2 Signaling in Cancer Cells and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 Potency of TNFR2 Targeted Therapy. Cells. 2022;11(12):1952.[3] éva S. Vanamee, Faustman D L . TNFR2: A Novel Targe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https://doi.org/10.1016/j.molmed.2017.09.007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基于免疫治疗的新药开发和标志物探索,成为了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这也对临床前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可以模拟人肿瘤特征又同时存在“人源化”免疫系统的免疫重建小鼠模型,成为了免疫肿瘤研发中的优质模型。百奥动物B-NDG小鼠缺乏成熟的T、B、NK细胞,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免疫缺陷程度高、适合人源细胞或组织移植的工具小鼠。将人的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到B-NDG及B-NDG衍生小鼠中构建的免疫系统重建小鼠,能够更好的模拟人的免疫系统,进行免疫学研究和免疫药物评价。但在使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进行PBMC和CD34+ HSC免疫重建时会面临一些常见问题,如PBMC重建后的T细胞会对小鼠自身细胞进行攻击导致严重的xeno-GvHD反应;CD34+ HSC重建后的NK细胞和髓系细胞重建比例不足。我们以B-NDG小鼠为基础分别开发了可延缓xeno-GvHD反应和可促进髓系细胞发育的二代系列小鼠,以满足特定细胞功能研究和相应靶点药物评价的需求。减轻GvHD反应,延长实验窗口期B-NDG MHC I/II DKO mice plus 不表达MHC I/II 类分子B-NDG小鼠、B-NDG B2m KO plus小鼠和B-NDG MHC I/II DKO plus小鼠进行人PBMC重建后GvHD严重程度的比较 第0天将3个健康供体的人PBMCs (5E6)静脉注射B-NDG小鼠、B-NDG B2m KO plus小鼠和B-NDG MHC I/II DKO plus小鼠(雌性,5周龄,n=5)中。A.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小鼠存活率。B.体重变化。GvHD临床体征每周评分两次。结果表明:B-NDG MHC I/II DKO plus小鼠可显著延缓GvHD发生,并降低GvHD严重程度。因此B-NDG MHC I/II DKO plus小鼠更适合将人PBMC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模型。B-NDG B2m KO mice plus B-NDG小鼠、B-NDG B2m KO plus进行人PBMC重建后GvHD严重程度的比较将3个健康供体的2E6人PBMC静脉注射B-NDG B2m KO plus小鼠(雌性,11周龄,n=5)和B-NDG小鼠(雌性,10周龄,n=6)中。GvHD临床体征每周评分两次。结果表明:在人PBMC诱导的GvHD模型中,B-NDG B2m KO plus小鼠比B-NDG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B-NDG B2m KO plus小鼠可延缓GvHD的发病并减轻其严重程度。促进髓系细胞重建B-NDG MGMT3 mice 人源化IL3, CSF2, CSF1, THPO 基因未经辐照的B-NDG MGMT3小鼠进行人CD34+HSC重建将人CD34+HSC造血干细胞(3E4)静脉注射B-NDG小鼠和B-NDG MGMT3小鼠(出生后24-72h,n=15)。B-NDG小鼠给予1.0 gy辐照,B-NDG MGMT3小鼠不辐照。流式细胞分析两种小鼠进行人CD34+HSC免疫重建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表明:未经辐照的B-NDG MGMT3小鼠的CD45+细胞比例从移植后12周开始达到25%,并持续上升,明显高于B-NDG小鼠。B-NDG MGMT3小鼠单核细胞、MDSCs、DCs和Treg的比例高于B-NDG小鼠。(注:A面板第18周数据因流式细胞检测问题无意义。)B-NDG hCSF1/hTHPO mice 未经辐照的B-NDG hCSF1/hTHPO小鼠进行人CD34+HSC重建将人CD34+HSC细胞(0.15 M)静脉注射到纯合B-NDG hCSF1/hTHPO小鼠(雌性,6周龄,n=15)。流式细胞术分析人CD34+HSC免疫重建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显示:未经辐照的B-NDG hCSF1/hTHPO小鼠成功重建了T、包括B、NK、髓系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内的人多系细胞。免疫缺陷动物产品列表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痒、红疹和鳞状病变,伴发心血管,精神疾患(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以及其他疾病。为了更好的研究特应性皮炎,研究者在小鼠上开发出多种特应性皮炎的动物模型,包括(1)利用上皮敏感性抗原、半抗原等增强皮肤敏化引起的AD模型;(2)基因工程小鼠AD模型;(3)自发AD小鼠模型等。百奥动物在C57BL/6小鼠和相同背景品系的B-hIL4/hIL4RA双基因人源化小鼠上,利用Oxazolone(OXA)致敏和持续激发,产生皮炎样病损,建立AD疾病模型,用于AD相关药物的药效评价。01AD小鼠模型的构建模型评价内容l 小鼠体重l 背部及耳部表皮厚度测量l 血清中总IgE检测l 病理分析:皮肤炎症等病变,嗜酸性粒细胞等在野生型C57BL/6小鼠中通过OXA诱导的AD模型。(A) 小鼠体重;(B) 耳部厚度;(C) 血清总IgE浓度。实验结果显示OXA诱导组的耳部厚度和血清IgE显著增加。数值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在野生型C57BL/6小鼠中诱导的 AD模型的耳部皮肤病理学和淋巴细胞浸润分析。(A)小鼠耳组织切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B)耳表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评分。数值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治疗策略可以选择在免疫接种时开始治疗-预防性策略,也可以在小鼠发病后开始治疗-治疗性策略。02AD小鼠模型药效评价实例AD小鼠模型(C57BL/6)用于Dexamethasone药效评价1)从B图可以看出,OXA造模组的耳部厚度有明显的增加,同时血清中总的IgE(图C)有明显的升高,证明造模成功。2)从耳部厚度和IgE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Dexamethasone对AD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3)高剂量组(0.09% Dexamethasone)对耳部皮肤水肿的缓解作用达到了与对照组持平的效果。但与对照组相比,也会导致明显的体重减轻。4)小鼠耳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图D);耳表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评分(图E)。数值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病理分析组别设置组别只数受试品浓度G15//G25//G35Dexamethasone0.03%G45Dexamethasone0.06%G55Dexamethasone0.09%从病理统计结果发现,除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动物背部和耳部皮肤表皮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基质细胞增生、表皮增厚、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痂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混合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应性皮炎相关的病理性改变,表明G2造模组和G3-G5给药组的模型动物均造模成功。对各组动物的背部皮肤和耳部皮肤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变化进行了病理学评分和统计,给药组G3-G5背部和耳部皮肤嗜酸粒细胞浸润均低于G2造模组。其中,背部皮肤中,给药组G3-G5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未见显著差异。耳部皮肤中,给药组G4、G5组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要低于G2和G3组。上述结果表明三组浓度的受试品均对特应性皮炎相关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浓度为0.06%和0.09%的Dexamethasone药效较好。AD小鼠模型(B-hIL4/hIL4RA小鼠)用于Dupilumab(内部合成)药效评价Dupilumab减轻OXA诱导的B-hIL4/IL4RA小鼠特应性皮炎。第0天在小鼠的耳部和皮肤上注射0.8%的OXA,然后从第7天到第25天,每周3次注射0.4%的OXA,记录小鼠体重和耳部厚度。小鼠从第6天起每周2次接受PBS或Dupilumab(10,25 mg/kg)治疗,共6次。最后收集耳部、背部皮肤和血液(图A)。Dupilumab对体重没有影响(图C)。Dupilumab给药组小鼠的耳部厚度(图B)和血清IgE (图D)降低。Dupilumab (内部合成)能剂量依赖性治疗OXA诱导的B-hIL4/IL4RA小鼠皮肤损伤。用ELISA法分析OXA诱导的B-hIL4/hIL4RA小鼠AD模型中的蛋白表达。分别于第9、16、23、26天采集建模区耳部和皮肤样本,进行ELISA分析。Dupilumab可以减轻OXA诱导的B-hIL4/hIL4RA小鼠中人IL-4的升高。用Luminex分析OXA诱导的B-hIL4/hIL4RA小鼠AD模型中的蛋白表达。分别于第9、16、23、26天采集建模区耳部和皮肤样本,采用Luminex进行分析。用MSD分析OXA诱导的B-hIL4/hIL4RA小鼠AD模型的蛋白表达。分别于第9、16、23、26天采集建模区耳部和皮肤样本,采用MSD进行分析。用qRT-PCR分析小鼠IL-5和IL-13在OXA诱导的B-hIL4/hIL4RA小鼠AD模型中的表达。分别于第9天和第26天采集耳部样本,提取总RNA。然后逆转录RNA样本,用qRT-PCR检测小鼠IL-5、IL-13水平,用小鼠GAPDH作为管家基因。表1 细胞因子分析汇总03特应性皮炎(AD)模型可提供的临床前检测项目04特应性皮炎(AD)相关人源化小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