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 务 内 容
● 基础研究 ● 品系构建 ● 基因编辑 ● 行为学分析
● 药效与安全评价 ● 保健食品功效与毒理评价 ● 病理学和影像学分析 ● 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一、哺乳动物品系
● 小鼠常规品系:C57BL/6J,ICR,BLAB/C-Nude(裸鼠)等。
● 小鼠疾病品系:代谢紊乱(糖尿病、三高),免疫缺陷,神经退化,自发性肿瘤,人源化模型等。
● 其它哺乳动物常规品系:大鼠SD/Wistar,新西兰白兔,青紫蓝兔,比格犬等。
● 体外模型:大小鼠原代神经元模型,原代神经干细胞模型,原代胶质细胞模型等。
● 特色 - 转基因猪定制服务:环特具备全国领先的基因编辑猪技术。根据客户构建基因编辑克隆胚胎,以业内顶尖妊娠率与出产率提供成体的基因编辑猪模型。
● 特色 - 基因编辑金黄地鼠定制服务:环特具备特色基因编辑金黄地鼠技术平台,拥有全国最尖端的基因敲除、定点突变和大片段插入技术,成功建立多种转基因品系,包括免疫缺陷、代谢紊乱、激素调节异常和条件性敲除模型等。
二、功效和安全性分析
三、行为学分析
四、病理学和影像学分析
五、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 分子生物学检测:原位杂交、质粒构建、基因组提取与测序、彗星电泳、Real-Time PCR等。
● 生物化学和组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肠道菌群组学分析、代谢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等。
服 务 案 例
平 台 简 介
环特哺乳动物技术平台,专注于药物/保健食品相关研究和基因编辑服务,通过定制动物模型与服务方案以支持各类药物/保健食品的开发、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平台具备大量的技术经验和专业知识,以SPF级标准饲养环境下的大鼠、小鼠、兔、犬、金黄地鼠以及专业的基因编辑猪为模型基础,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转基因动物品系、疾病造模、功效与安全性评价以及行为学分析等专业服务。
环特哺乳动物技术平台提供“设计-实验-分析”等各方面的全面支持和服务:
(1)方案设计:平台可以根据需求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与服务方案策划,以确保能获得最佳的研究结果。
(2)体内/外研究:平台可以提供动物模型的繁育和饲养、实验过程中各项体征的观察记录、以及对血液/组织/器官样品的提取、处理和相关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组化/荧光、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指标检测。
(3)专业数据分析:平台提供行为学实验等结果的全面数据分析和统计服务,以确保研究成果准确可靠。
环特哺乳动物技术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全面和个性化的动物模型和研究服务,以支持各种药物和保健食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服 务 咨 询
更多大小鼠等动物实验服务内容,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环特拥有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已通过CNAS、CMA、AAALAC认证,自有8500m²动物试验实验室。
【评价原理】
蛋黄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胆固醇和卵磷脂等。由于斑马鱼拥有与人类相似的消化系统,如肝脏、肠道等,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及运输与人类高度相似。用蛋黄粉喂饲斑马鱼,相当于摄入了大量脂肪。
经过脂肪特异性荧光染色(呈红色),摄入大量蛋黄粉的斑马鱼的肠道和血管会明显比正常斑马鱼的肠道和血管要红很多,由于斑马鱼通体透明的特点,可以明显被观察到。
【实验方案】
受测试斑马鱼均摄入蛋黄粉(蛋黄粉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饲喂数天后,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模型对照组和服用抑脂产品组服用抑脂产品组摄入奥利司他之类的抑脂产品。
服用一段时间抑脂产品后,我们对斑马鱼做脂肪特异性染色,观察肠道和血管中的脂肪变化。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肠腔和血管中的脂肪染色表型图
虚线及箭头表示染色后的脂肪区域,区域内红色代表脂肪
可以看到,服用抑脂产品组肠腔和血管中脂肪较少,未出现模型对照组明显脂肪沉积的情况。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抑脂产品组肠腔和血管中脂肪较少,未出现模型对照组肠腔和血管中明显脂肪沉积的情况。
2.本实验证实了奥利司他具有明显抑脂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服务项目
环特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构建转基因、基因敲除(KO)、基因敲入(KI)、点突变(PM)等各类基因编辑小鼠模型,为客户提供现大小鼠模型定制、联合研发等服务。
找大小鼠基因编辑公司,选环特生物,一站式大小鼠基因编辑服务!
大小鼠基因编辑定制流程图:
技术介绍
Cas9/gRNA复合物在靶位点进行切割,产生双链断裂,迫使细胞进行紧急修复。通常条件下,细胞偏向于使用非同源末端连接的方式对断裂的双链进行修复,进而造成靶位点基因的插入/缺失突变。CRISPR/Cas9技术采用独特的受精卵处理方式让受精卵偏好同源重组修复路径,大大提高同源重组效率,使得DNA大片段敲入(KI)及条件性敲除(CKO)得以实现。
四大优势
● 周期短,效率高; ● 高嵌合率,生殖遗传稳定; ● 可实现DNA大片段敲入; ● 可实现条件性敲除。
服务流程和周期: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构建
完全性基因敲除小鼠
通过CRISPR /Cas9基因敲除技术,针对靶基因设计和构建gRNA与Cas9表达质粒,造成目的基因的功能区域被敲除,获得全身所有的组织和细胞中都不表达该基因的小鼠模型。
CRISPR-Pro完全性基因敲除包括:移码突变、片段基因敲除、双/多基因敲除。
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
通过把两个LoxP位点插入到目的基因的一个或几个重要外显子的两端以制备出有两个floxed小鼠。该floxed小鼠在与表达Cre重组酶小鼠杂交之前,该基因表达正常;当floxed小鼠与组织特异性表达Cre酶的小鼠进行杂交后,可实现在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敲除该基因,而在其它组织或细胞中该基因表达正常。
▲小鼠基因敲除(Cas9-KO)方案图
基因敲入小鼠模型构建
利用CRISPR/Cas9基因敲入技术,针对靶基因设计、构建相应的 gRNA质粒和donor vector,通过Cas9核酸酶的切割作用和同源臂的同源重组,引入特定的突变或外源基因。比如在目的基因上引入点突变(模拟人类遗传疾病模型)或将报告基因(如EGFP,mRFP,mCherry,mYFP,或LacZ等)引入目的基因的特定位点,从而可以通过报告基因来跟踪目标基因的表达;也可以用报告基因取代大小鼠本身的基因,使KO/KI同时发生。
▲小鼠基因敲入(Cas9-KO)方案图
CRISPR/Cas9基因敲入小鼠包括:点突变、片段基因敲入。
▲点突变(Cas9-PM)方案图
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
制作转基因大小鼠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DNA原核显微注射。DNA原核显微注射是指将外源DNA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射到受精卵的原核内,注射DNA整合到小鼠受精卵的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给后代。
四大优势
● 更高的整合效率和目的基因表达概率; ● 更大的目的片段的插入; ● 更“精确”拷贝数的插入; ● 可自由移除插入片段。
服务流程和周期
质粒或BAC载体构建(2~3周)→ 原核显微注射:大小鼠(3周)→ 大小鼠的鉴定(1~2周)。
建立转基因大小鼠品系系原则与流程
1、原核显微注射导入的目的基因是将目的基因随机整合到小鼠或者大鼠的基因组,因此首代转基因鼠(F0)将会有不同的整合位点。整合基因的拷贝数可能在不 同的首代转基因鼠中也不同。因此,每只F0代鼠需要作为一个独立的谱系研究,并且与其它F0代鼠分开进行繁殖。由于外源基因一般只整合在二倍体动物的其中 一条染色体上,属于半合子,其后代只有一部分个体带有整合的基因,需要进行筛选鉴定。
2、 原核显微注射获得PCR阳性F0代杂合子鼠。
3、 F0代鼠达到性成熟后(8周)与野生型鼠进行交配,获得F1代鼠。
4、 对交配获得的F1代鼠进行基因型鉴定,理论上,F1代鼠中有50%为转基因杂合子鼠,50%为野生型鼠。
转基因小鼠类型
● 过表达转基因小鼠; ● RNAi转基因小鼠; ● microRNA转基因小鼠; ● 可诱导性/组织特异性转基因小鼠; ● 可诱导性/组织特异性转基因小鼠。
全新基因编辑Immediate-Phenotype技术
全新基因编辑Immediate-Phenotype技术可实现三个月内拿到超过100只有表型小鼠,并可得到靶标基因所带来的表型变化,同时实现长达50KB片段基因编辑。
目前我们可实现基因敲除 、基因敲入和点突变的Immediate-Phenotype,尤其是点突变技术在遗传性疾病发现和疾病研究上有重大意义,可快速实现罕见病的定性。
在商业价值上,可实现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幅降低。
服 务 咨 询
更详细的基因编辑服务内容,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环特拥有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已通过CNAS、CMA、AAALAC认证,自有8500m²动物试验实验室。
【评价原理】
普纳替尼通过影响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等正常功能而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引起血管堵塞,发生血栓。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在分子信号通路上与人和哺乳动物的同源性达到85%以上,近年来斑马鱼广泛地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如心力衰竭、血栓、心律失常、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躯干出现血栓后,回心血量便会减少,血管直径将会减小,血流速度降低,经过血红细胞特异性染色(呈红色),患有血栓的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比正常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明显减少,由于斑马鱼血液系统发育过程透明的特点,可以明显被观察到;利用血管荧光斑马鱼结合显微镜,可以明显观察到患有血栓的斑马鱼血管直径减小;利用血流分析仪,可明显观察到患有血栓的斑马鱼血流速度减慢。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抗血栓药物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摄入普纳替尼,模型对照组与服用抗血栓药物组都摄入了等量的普纳替尼(普纳替尼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抗血栓药物组在加入普纳替尼的同时摄入阿司匹林和二十五味珍珠片之类的抗血栓药物。
服用一段时间抗血栓药物后,(1)对斑马鱼整体做血红细胞特异性染色,观察血栓发生情况、心脏红细胞信号强度变化;(2)在荧光显微镜下分析斑马鱼血管直径变化;(3)在血流分析仪下观察斑马鱼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心脏红细胞表型图
黄色虚线区域为心脏,心脏内红色为红细胞
可以看到,服用抗血栓药物组的心脏红细胞数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
图2. 斑马鱼血管直径表型图
可以看到,服用抗血栓药物组的血管直径与未摄入普纳替尼的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未出现模型对照组血管直径显著减小的情况。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抗血栓药物组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心脏红细胞明显增多、血管直径明显增大、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2.本实验证实了阿司匹林和二十五味珍珠片具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甲萘醌能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当自由基产生量大于机体清除能力时就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导致皮肤色素沉积,出现黄褐斑、老年斑。抗氧化成分能够减少皮肤内自由基的生成,对皮肤色素沉着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
斑马鱼通体透明,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后的斑马鱼皮肤色素沉着可以被明显观察到。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四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提亮肤色产品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加入甲萘醌,模型对照组和提亮肤色产品组都摄入了等量的甲萘醌(甲萘醌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提亮肤色产品组在加入甲萘醌的同时摄入了N-乙酰-L半胱氨酸、燕窝酸等提亮肤色产品。
服用一段时间提亮肤色产品后,我们对斑马鱼皮肤进行拍照,观察皮肤的色素沉着的情况。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提亮肤色表型图
从表型图可以看到,提亮肤色产品组的斑马鱼色素沉着和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别,未出现模型对照组斑马鱼色素沉着严重的情况。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提亮肤色产品组色素沉着情况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并未出现模型对照组色素沉着严重的情况。
2.本实验证实了N-乙酰-L半胱氨酸、燕窝酸具有提亮肤色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光毒物质在特定的波长光线刺激下,形成单线态和三线态后,可迅速与细胞小分子物质结合形成特异的光激活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会降解为普通毒物或再次成为光毒物质,对机体造成伤害。在急性光毒性反应中,皮肤在照射紫外线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红斑、水疱等。在慢性光毒性中可引起照射处皮肤色素的沉着过多以及皮肤增厚。斑马鱼皮肤包括表皮、真皮和真皮下组织,结构与人高度相似。因此,斑马鱼适合评价化妆品的光毒性。
我们评价斑马鱼光毒性有2个指标:1.毒性表型;2.LC50。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12个组,分别是避光正常对照组,5个避光供试品组,光照正常对照组,5个光照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皮肤吸收一段时间供试品后,我们记录斑马鱼各组斑马鱼死亡率,以软件计算供试品LC50;并记录拍照记录明显毒性表型。
【结果展示】
图1:光毒性表型图
可以看到,正常对照组和光照处理正常对照组未诱发任何毒性表型。供试品组诱发卵黄囊吸收延迟,光照处理的供试品组诱发心血管毒性和肾毒性等。
图2. 供试品LC50
可以看到,未光照的供试品与光照过的供试品LC50有明显差异。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光照过的供试品诱发毒性表型较未光照的供试品严重,且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未光照的供试品与光照过的供试品LC50有明显差异。
2.本实验证实了供试品具有光毒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十二烷基磺酸钠(SLS)是人体皮肤刺激物模型斑贴试验常见的阳性对照物,SLS刺激后能诱发表皮炎症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向皮肤表皮迁移,诱发皮肤炎症。中性粒细胞在斑马鱼的固有免疫与人类相似,主要依靠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作用,而中性粒细胞在体内数量最多。
采用转基因中性粒细胞绿色荧光斑马鱼,可在荧光显微镜在观察到免疫力低下的斑马鱼体内的中性粒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舒缓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与使用舒缓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SLS(SLS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舒缓剂组在摄入SLS的同时摄入阿司匹林和地塞米松之类的舒缓剂。
皮肤吸收一段时间舒缓剂后,我们观察斑马鱼卵黄囊皮肤上中性粒细胞数量。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舒缓(炎症修复)表型图
黄色区域为分析区域,绿色光点为中性粒细胞
可以看到,模型对照组卵黄囊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舒缓剂组中性粒细胞数量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使用舒缓剂组的皮肤中性粒细胞数量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
2.本实验证实了阿司匹林和地塞米松具有明显舒缓(炎症修复)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OECD近年大力推崇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毒性评估策略来测试类雌激素这一大类有害物质。本方法参照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2000)关于雌激素物质最高日摄取量来评估测试物的安全性,通过转基因标记技术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含量来量化类雌激素物质含量,绿色荧光蛋白特异性地在肝脏表达,一旦供试品中含一定量的类雌激素化学物质,雌激素转基因斑马鱼暴露后肝脏部位会出现绿色荧光,可用绿色荧光量化供试品中的类雌激素物质含量,从而达到检测效果。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或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摄入供试品一段时间后,我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肝脏荧光。
【结果展示】
图1.含类雌激素物质的供试品处理后斑马鱼荧光表型图
黄色曲线部位为肝脏,绿色荧光量化类雌激素含量
可以看到,摄入供试品组肝脏部位有明显的绿色荧光。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摄入含类雌激素物质的供试品组斑马鱼肝脏荧光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含有类雌激素物质。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为鲤科短担尼鱼属的小型硬骨鱼,1998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列入测定单一化学品毒性的标准方法。由于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近年来斑马鱼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及药物筛选、毒理学与环境检测中,使其成为新型的脊椎模式生物。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胚胎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服用/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我们对斑马鱼整体进行观察评价,观察斑马鱼心脏、脑部、耳、下颌、眼、肝脏、肠道、躯干/尾/脊索、肌肉/体节、鳍、体长、身体着色、循环系统、身体水肿和出血等毒性反应情况,统计毒性发生率。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胚胎毒性表型图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斑马鱼眼变小、心包水肿、肝脏变性、卵黄囊吸收延迟、胃肠道发育延迟。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毒性表型,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对斑马鱼有胚胎毒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与人类相似,中性粒细胞在斑马鱼体内发挥固有免疫作用,且是体内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在炎症反应起始阶段有一系列事件发生,如血管舒张、毛细血管网的通透性增强、炎性介导释放等。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表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炎症,炎症早期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亢进和水肿。刺激物进入斑马鱼体内,诱导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向皮肤表皮迁移并聚集。
采用转基因中性粒细胞绿色荧光斑马鱼,可在荧光显微镜在观察到皮肤受刺激的斑马鱼皮肤上的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皮肤吸收供试品一段时间后,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皮肤上中性粒细胞数量(头部、心脏和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除外)。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皮肤刺激性表型图
绿色光点为中性粒细胞,绿色荧光越多,中性粒细胞越多,皮肤刺激性越强
可以看到,供试品组斑马鱼皮肤上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摄入供试品组的斑马鱼皮肤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和甲基异噻唑啉酮对斑马鱼有皮肤刺激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