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原理】
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可能是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而发生的神经免疫过程,由于其发病率较高,成慢性病程和倾向于年轻人罹患,而成为最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研究表明斑马鱼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的结构特性和细胞谱系关系与哺乳动物具有高度的可比性。斑马鱼体内与髓鞘形成相关的基因与哺乳动物具有很好的同源性。尽管这些基因与哺乳动物有些不同,但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足够表达出功能类似的蛋白。
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能诱导斑马鱼脑脊髓神经细胞髓鞘损伤。经过特异性荧光染色,髓鞘损伤的斑马鱼荧光比正常斑马鱼弱很多,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明显被观察到。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髓鞘保护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与服用髓鞘保护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溴化乙锭(溴化乙锭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髓鞘保护剂组先摄入溴化乙锭再摄入L-甲状腺素钠之类的髓鞘保护剂。
服用髓鞘保护剂后,我们对斑马鱼整体进行荧光染色,对斑马鱼髓鞘进行定量。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多发性硬化症表型图
黄色箭头为斑马鱼髓鞘细胞
可以看到,模型对照组的髓鞘细胞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服用髓鞘保护剂组的髓鞘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髓鞘保护剂组的髓鞘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未出现模型对照组明显髓鞘损伤的情况。
2.本实验证实了L-甲状腺素钠具有明显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皮肤因自身生理调节和外界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出现雀斑、日晒斑、黄褐斑等色斑,色斑的形成与皮肤中黑色素的沉着有关,祛斑功效实质上是对黑色素的清除作用。通过班斑马鱼技术能简洁而有效的评价化妆品的祛斑功效。
【评价原理】
斑马鱼在发育初期全身透明,胚胎发育至 24 h时黑色素开始从视网膜上皮生长,48h逐渐形成稳定并可见的黑色素色斑。将受试物于斑马鱼发育48h时加入鱼水中,72h时观察黑色素的降低程度,从而评价祛斑功效
【实验方案】
我们挑选2dpf的斑马鱼分成若干组,含正常对照组和供试品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供试品组使用受试化妆品,孵育24hpf后,对斑马鱼头部进行拍照,利用高级图像处理软件分析斑马鱼头部的黑色素信号强度,从而评价其祛斑功效。
【结果展示】(展示图片仅供参考,实际实验组别依据合同而定)
图1. 斑马鱼头部黑色素表型图(蓝色为分析区域)
阳性对照组和化妆品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得出祛斑功效作用。
【评价结论】
1.经过各组斑马鱼对比实验,阳性对照组和化妆品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斑马鱼头部只有少量的黑色素。
2.本实验证实了该化妆品具有祛斑作用。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与哺乳动物对外源化学物质的防御机制相当,包括酶的诱导和氧化应激。当生物暴露在环境污染物中,生物可能会发生氧化应激,主要表现为活性氧(ROS)产生和消耗的不平衡。在需氧生物的活细胞中,活性氧被一种由水和脂溶性低分子量自由基清除剂、特异性抗氧化酶组成的抗氧化防御机制解毒。
应用ROS特异性荧光检测试剂,它的水解产物能被ROS氧化为高荧光物质,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荧光值反映氧化应激的程度。本方法已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底物对照组、正常对照和服用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摄入到斑马鱼体内),并加入ROS特异性荧光检测试剂。
服用供试品一段时间后,我们使用酶标仪对斑马鱼体内ROS进行荧光定量。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体内ROS荧光值
可以看到,服用供试品组斑马鱼体内荧光值比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供试品组的斑马鱼R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诱发斑马鱼氧化应激。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炎症是免疫系统对组织损伤和感染的一种反应,主要特点就是白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会聚集在感染组织周围。斑马鱼的免疫系统非常类似于哺乳动物。创伤发生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对创伤性炎症几乎同时作出应答,中性粒细胞迁移速度快,先募集到损伤部位,随后巨噬细胞才到达。数小时后,炎症开始消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离开损伤部位。硫酸铜损伤斑马鱼神经丘(斑马鱼体表侧线器的末稍器官),造成神经丘细胞死亡,斑鱼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免疫应答,聚集在神经丘周围,吞噬死亡的细胞 。
采用转基因中性粒细胞荧光鱼(呈绿色),可在荧光显微镜在观察到斑马鱼体表侧线上的中性粒细胞比正常斑马鱼明显增多。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抗炎药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摄入硫酸铜,模型对照组和服用/注射抗炎药组均摄入硫酸铜(硫酸铜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注射抗炎药组在摄入硫酸铜之前摄入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双氯芬酸之类的抗炎药。
服用一段时间抗炎药后,我们观察斑马鱼体表侧线上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并通过Q-PCR检测TNF-α、COX-2、IL-1β、IL-6和IL-10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体表侧线上中性粒细胞表型图
黄色箭头所指为中性粒细胞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抗炎药组侧线上中性粒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募集情况。
以IL-1β基因为例,提供柱状图。
图2. 斑马鱼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 0.01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抗炎药组斑马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IL-1β基因表达明显下调。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抗炎药组侧线上中性粒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数量相当,未出现模型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募集情况,且TNF-α、COX-2、IL-1β、IL-6和IL-10炎症因子明显下调。
2.本实验证实了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双氯芬酸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且抑制TNF-α、COX-2、IL-1β、IL-6和IL-10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斑马鱼肝脏中有许多与哺乳动物同源的脂质代谢酶,与哺乳动物对外源化学物质的防御机制相当,包括酶的诱导和氧化应激。而且斑马鱼幼鱼通体透明,容易观察到毒性表型。酒精性肝损伤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损伤是过量饮酒的结果。当患者继续饮酒时,会诱发严重的肝损伤形式,如脂肪性肝炎,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用乙醇可以诱发斑马鱼肝脏损伤,模拟人的肝脏疾病。
我们评价斑马鱼肝脏毒性有4个指标:1.肝脏面积;2.肝脏变性程度;3. 卵黄囊吸收延迟的发生率(卵黄囊是脂肪,卵黄囊吸收与肝功能密切相关);4. 肝脏病理切片。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肝保护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摄入乙醇,模型对照组与服用肝保护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乙醇(乙醇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肝保护剂组在摄入对乙醇的同时摄入美他多辛之类的肝保护剂。
服用一段时间肝保护剂后,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肝脏及卵黄囊表型,同时制作成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的病理结构变化。
【结果展示】
从病理切片中也能看出来,正常对照组肝细胞核规则清晰,肝细胞结构正常,边缘清晰。乙醇处理后,斑马鱼肝细胞结构模糊、肝细胞核肿大,肝组织出现脂肪空泡样变性,而肝保护剂组细胞和正常斑马鱼中形态相似。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肝保护剂组斑马鱼肝脏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并未出现模型对照组的肝脏肿大、肝变性和卵黄囊吸收延迟情况。
2.本实验证实美他多辛对斑马鱼肝脏的保护作用。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为鲤科短担尼鱼属的小型硬骨鱼,1998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列入测定单一化学品毒性的标准方法。由于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近年来斑马鱼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及药物筛选、毒理学与环境检测中,使其成为新型的脊椎模式生物。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胚胎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服用/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我们对斑马鱼整体进行观察评价,观察斑马鱼心脏、脑部、耳、下颌、眼、肝脏、肠道、躯干/尾/脊索、肌肉/体节、鳍、体长、身体着色、循环系统、身体水肿和出血等毒性反应情况,统计毒性发生率。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胚胎毒性表型图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斑马鱼眼变小、心包水肿、肝脏变性、卵黄囊吸收延迟、胃肠道发育延迟。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毒性表型,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对斑马鱼有胚胎毒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炎症是免疫系统对组织损伤和感染的一种反应,主要特点就是白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会聚集在感染组织周围。斑马鱼的免疫系统非常类似于哺乳动物。创伤发生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对创伤性炎症几乎同时作出应答,中性粒细胞迁移速度快,先募集到损伤部位处,随后巨噬细胞才到达。数小时后,炎症开始消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离开损伤部位。内毒素(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我们将其注射到斑马鱼卵黄囊,诱导炎症介质的产生。斑马鱼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免疫应答,聚集在卵黄囊。
采用转基因中性粒细胞荧光鱼(呈绿色),可在荧光显微镜在观察到斑马鱼卵黄囊的中性粒细胞比正常斑马鱼明显增多。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抗炎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注射LPS,模型对照组和抗炎组均注射LPS(LPS通过注射到卵黄囊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抗炎药组在注射LPS之前摄入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双氯芬酸之类的抗炎药。
服用一段时间抗炎药后,我们观察斑马鱼卵黄囊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并通过Q-PCR检测TNF-α、COX-2、IL-1β、IL-6和IL-10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卵黄囊内中性粒细胞表型图
黄色虚线区域为卵黄囊,绿色颗粒为中性粒细胞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抗炎药组卵黄囊内中性粒细胞比模型对照组明显,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大量募集情况。
以IL-6、IL-10基因为例,提供柱状图。
图2. 斑马鱼IL-6基因相对表达量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 0.01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抗炎药组斑马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IL-6基因表达明显下调。
图3. 斑马鱼IL-10基因相对表达量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 0.001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抗炎药组斑马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IL-10基因表达明显下调。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抗炎药组卵黄囊内中性粒细胞数量比正常对照组略多,未出现模型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募集情况,且TNF-α、COX-2、IL-1β、IL-6和IL-10炎症因子明显下调。
2.本实验证实了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双氯芬酸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且抑制TNF-α、COX-2、IL-1β、IL-6和IL-10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Caspase家族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Caspase分为三大类:凋亡启动因子、凋亡执行因子和炎症介导因子。凋亡启动因子在级联反应的上游,包括(Caspase-8和Caspase-9)等,能识别和激活下游的Caspase。Caspase-9参与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凋亡执行因子在级联反应的下游,包括Caspase-3和Caspase-7等,作用于其特异性底物并导致细胞凋亡。Caspase-3是Caspase家族中的,最重要的凋亡执行者之一,大多数引发细胞凋亡的因素,最终均需要通过caspase-3介导的信号传递途径,它的活化是凋亡进入不可逆阶段的标志。
我们评价斑马鱼对caspase的诱导作用有3个指标:1.对caspase 3的诱导作用;2.对caspase 8的诱导作用;3.对caspase 9的诱导作用。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供服用/注射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服用/注射供试品一段时间后,利用特异性试剂盒检测斑马鱼体内caspase的活性。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caspase3活性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 0.001
图2. 斑马鱼caspase8活性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 0.001
图3. 斑马鱼caspase9活性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 0.001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aspase活性明显上升。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斑马鱼caspase活性明显上升,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对斑马鱼caspase有诱导作用。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胃肠道粘膜屏障系统由较完整的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构成,与哺乳动物高度相似,可作为胃肠道粘膜屏障研究的动物模型。三硝基苯磺酸(TNBS)可破坏肠道粘膜屏障,与肠组织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发生变态反应,诱发结肠炎。杯状细胞主要分泌黏蛋白,形成黏膜屏障以保护上皮细胞,肠黏膜损伤时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我们可以应用特异性的染料(呈蓝色),观察肠道杯状细胞数目,评价肠道粘液分泌功能。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与服用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TNBS(TNBS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组在TNBS诱导肠道粘膜损伤之后摄入常欣卫口服液之类的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
服用一段时间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后,我们观察和分析肠道杯状细胞数目。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肠道杯状细胞表型图
可以看到,服用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组的肠道杯状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没有明显的减少。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肠道粘膜辅助保护剂组的肠道杯状细胞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没有明显的减少。
2.本实验证实了常欣卫口服液具有明显的促肠道粘液分泌功能。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OECD近年大力推崇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毒性评估策略来测试类雌激素这一大类有害物质。本方法参照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2000)关于类雌激素物质最高日摄取量来评估测试物的安全性,通过转基因标记技术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含量来量化类雌激素物质含量,绿色荧光蛋白特异性地在肝脏表达,一旦供试品中含一定量的类雌激素化学物质,雌激素转基因斑马鱼暴露后肝脏部位会出现绿色荧光,可用绿色荧光量化供试品中的类雌激素物质含量,从而达到检测效果。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或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摄入供试品一段时间后,我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肝脏荧光。
【结果展示】
图1.含类雌激素物质的供试品处理后斑马鱼荧光表型图
黄色曲线部位为肝脏,绿色荧光量化类雌激素含量
可以看到,摄入供试品组肝脏部位有明显的绿色荧光。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摄入含类雌激素物质的供试品组斑马鱼肝脏荧光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含有类雌激素物质。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