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官方微信 药智官方微博
客服 反馈
  • 类器官与pdx模型
  • 斑马鱼基因编辑

企业名片

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供应

【评价原理】

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上常用于解热镇痛,但对肝脏有严重的副作用,其中间代谢产物激发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加快了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引起线粒体膜电位消失和膜流动性降低,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合成障碍,最终导致肝细胞坏死。斑马鱼的肝脏组织、细胞组成和功能几乎与哺乳动物相同。疾病表征如胆汁淤积、脂肪肝(脂肪变性)和肿瘤的组织病理学也与哺乳动物具有可比性。斑马鱼对外来生物化学物质如酶诱导和氧化应激的一般防御机制与哺乳动物相同,斑马鱼药物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也与哺乳动物具有相似性。因此,斑马鱼适合用于评价产品对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保肝功效。

患有肝损伤的斑马鱼的肝脏较正常斑马鱼明显缩小,肝脏变性发黑,卵黄囊吸收延迟(卵黄囊是脂肪,吸收与肝脏功能相关)。由于斑马鱼通体透明的特点,可以明显被观察到。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肝保护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对乙酰氨基酚,模型对照组与服用肝保护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肝保护剂组在摄入对乙酰氨基酚的同时摄入N-乙酰半胱氨酸之类的肝保护剂。

服用一段时间肝保护剂后,我们观察肝脏的变化。

【结果展示】

14-1.jpg

图1. 斑马鱼酒精性脂肪肝表型图

黄色虚线区域为肝脏,红色虚线区域为卵黄囊

可以看到,服用肝保护组的肝脏情况与未摄入对乙酰氨基酚的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相比模型对照组的肝缩小和肝变性发黑都有明显改善。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肝保护剂组的肝脏情况与未摄入肝保护的正常对照组相似,相比模型对照组的肝损伤明显改善。

2.本实验证实了N-乙酰半胱氨酸具有保护肝脏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光毒性检测是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皮肤接触到光敏性物质后,在光照下可能产生局部或全身的毒性效应。根据斑马鱼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可以评价受试物的光毒性。

【评价原理】

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溶液,采用同等剂量的光进行照射,一定时间段后记录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确定50%试验鱼胚胎死亡的受试物浓度,用LC50表示。

【实验方案】

配制一定浓度系列的受试物溶液,在斑马鱼发育初期(4hpf-6hpf)分别水溶加入受试物,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受试物组经过同等剂量的光照后,分别观察每组斑马鱼的发育状况,以卵凝结、体节异常、尾部未分离等判定胚胎死亡。记录每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绘制“浓度-死亡率”效应曲线,计算LC50值。

【结果展示】

1、斑马鱼胚胎死亡判定

3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化妆品光毒性2.jpg

图1.斑马鱼胚胎死亡表型图

2、LC50值:“浓度-死亡率”效应曲线

3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化妆品光毒性3.jpg

图2. 斑马鱼胚胎“浓度-死亡率”效应曲线

【评价结论】

经实验比对,斑马鱼胚胎随着受试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出现死亡特征,LC50

值为31.5μg/ml。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体力疲劳常表现为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等。斑马鱼大部分器官的作用机理与人类高度相似,而且斑马鱼生长发育周期短,器官发育较快,有利于开展缓解体力疲劳功效的研究。亚硫酸钠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中斑马鱼缺氧,经过一段时间诱发缺氧性疲劳。斑马鱼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机体自发活动将会减弱,同时,肌肉贮备糖原无氧酵解生成乳酸,乳酸堆积可使局部H+浓度升高,过量H+直接作用于肌原纤维,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结合,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机体运动能力减弱。疲劳斑马鱼运动距离下降、乳酸堆积、氧自由基(ROS)上升、ATP酶含量降低。

我们评价疲劳有4个指标:(1)行为分析仪检测斑马鱼总运动距离;(2)酶标仪检测乳酸含量;(3)酶标仪检测ROS水平;(4)酶标仪检测ATP含量。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抗疲劳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和服用抗疲劳剂摄入等量的亚硫酸钠以诱发斑马鱼疲劳模型(亚硫酸钠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抗疲劳剂组摄入亚硫酸钠的同时摄入中华跌打丸、红牛和脉动饮料之类的抗疲劳剂。

服用一段时间抗疲劳剂后,我们检测斑马鱼的总运动距离、乳酸含量、ROS水平和ATP含量。

【结果展示】

21-1.jpg

图1. 斑马鱼运动轨迹图

黑线:斑马鱼静止运动轨迹;绿线:中速运动;红线:快速运动

可以看到,服用抗疲劳剂组的斑马鱼运动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没有明显的总运动距离减少。

21-2.jpg

图2. 斑马鱼乳酸含量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可以看到,服用抗疲劳剂组的斑马鱼乳酸含量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

21-3.jpg

图3. 斑马鱼ROS水平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01

可以看到,服用抗疲劳剂组的斑马鱼ROS水平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

21-4.jpg

图4. 斑马鱼ATP含量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01

可以看到,服用抗疲劳剂组的斑马鱼ATP含量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抗疲劳剂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总运动距离明显增加、乳酸明显减少、ROS水平明显降低、ATP含量明显升高。

2.本实验证实了中华跌打丸、红牛和脉动饮料等具有明显缓解体力疲劳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斑马鱼有着与哺乳动物非常相似的发育良好的免疫系统(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使得斑马鱼成为了研究病菌感染机制和筛选抗菌剂非常有用的动物模型。

经过荧光标记的细菌(呈红色)注射进入斑马鱼体内,生长繁殖,可以明显地被观察到。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模型对照组和服用抗菌剂组。模型对照组与服用细菌抑制剂组都注射了等量的细菌(细菌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抗菌剂组在注射细菌后摄入阿奇霉素、比阿培南、利奈唑酮之类的抗菌剂。

服用一段时间抗菌剂后,我们将斑马鱼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数量的变化。

【结果展示】

62-1.jpg

图1. 斑马鱼体内细菌繁殖表型图

白色箭头所指红色颗粒为细菌

可以看到,服用抗菌剂组的体内细菌数量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减少,未出现全身性感染。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抗菌剂组的斑马鱼体内细菌数量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减少,未出现全身性感染。

2.本实验证实了阿奇霉素、比阿培南、利奈唑酮等抗生素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菌作用。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用眼的时间和强度已远超过去,用眼过度引起一系列视力问题。研究表明,高度近视、视网膜疾病、白内障、眼干燥关节综合征均与眼细胞凋亡相关。斑马鱼的眼部血管结构跟人非常相似,斑马鱼视网膜结构也跟人高度相似。用霉酚酸吗啉乙酯可以诱发斑马鱼眼细胞凋亡,模拟人的眼部疾病。

用特异性荧光染色(呈绿色),患有眼疾的斑马鱼眼细胞凋亡较正常斑马鱼明显增多,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药物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摄入霉酚酸吗啉乙酯,模型对照组与服用眼保护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霉酚酸吗啉乙酯(霉酚酸吗啉乙酯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眼保护剂组在摄入霉酚酸吗啉乙酯的同时摄入蓝莓叶黄素酯之类的眼保护剂。

服用一段时间眼保护剂后,我们对斑马鱼整体做凋亡细胞特异性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同时制作成病理切片观察眼部的病理结构变化。

【结果展示】

17-1.jpg

图1. 斑马鱼眼细胞凋亡表型图

黄色虚线区域为眼,绿色小点为凋亡细胞

可以看到,模型对照组的凋亡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眼保护剂组凋亡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

17-2.jpg

图2. 眼部凋亡细胞病理切片

红色箭头指向凋亡细胞

从病理切片中也能看出来,模型对照组出现较多的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固缩、染色质边集,而眼保护剂组细胞和正常斑马鱼中形态相似。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眼保护剂组斑马鱼眼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并未出现模型对照组的大面积细胞凋亡情况。

2.本实验证实了蓝莓叶黄素酯具有保护视力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缺氧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等一系列危害身体的疾病。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在分子信号通路上与人和哺乳动物的同源性达到85%以上,近年来斑马鱼广泛地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因此,斑马鱼适用于评价耐缺氧功效。亚硝酸钠中毒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化学性中毒,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细胞缺氧。统计斑马鱼的死亡情况。

经过解剖显微镜观察,通过斑马鱼死亡率的差别判断耐缺氧功效。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耐缺氧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服用亚硝酸钠,模型对照组与服用耐缺氧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亚硝酸钠(亚硝酸钠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耐缺氧剂组在摄入亚硝酸钠之前摄入红景天苷之类的耐缺氧剂。

服用耐缺氧剂一段时间后,我们统计斑马鱼死亡和存活情况。

【结果展示】

29-1.jpg

图1. 斑马鱼死亡和存活数量

可以看到,服用耐缺氧剂组未出现模型对照组死亡率明显增多的情况。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耐缺氧剂组未出现模型对照组死亡率明显增多的情况。

2.本实验证实了红景天苷具有明显的耐缺氧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与哺乳动物有相似的神经系统。在哺乳动物体内起到睡眠调节作用的分子和细胞群(单胺能、胆碱能、下丘脑素能)的斑马鱼体内大部分是守恒的。各种催眠药物如H1组胺能拮抗剂、褪黑激素激动剂、-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和γ-氨基丁酸(GABA)能调节剂在斑马鱼体内的反应也很保守。GAB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传达物质。戊四唑(PTZ)是GABA抑制剂,小剂量PTZ可诱导既有躁狂症又有抑郁症的双相精神障碍,从而造成失眠。

患有失眠症的斑马鱼会表现出行为异常,表现为总运动距离明显增加,可以用行为分析仪观察到。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安神助眠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摄入PTZ,模型对照组与安神助眠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PTZ(PTZ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安神助眠剂组在摄入PTZ前服用睡安片之类的安神助眠剂。

服用一段时间安神助眠剂后,我们通过行为分析仪检测斑马鱼的总运动距离。

【结果展示】

20-1.jpg

图1. 斑马鱼的运动轨迹图

红色线条表示快速运动轨迹,绿色线条表示中速运动轨迹,黑色线条表示慢速运动轨迹

可以看到,服用安神助眠剂组的运动明显比加了模型对照组减少。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安神助眠剂组的总运动距离相对于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能缓解斑马鱼的躁狂症。

2.本实验证实了睡安片具有安神助眠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半数致死浓度(LC50)是指在动物急性毒性实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性浓度。在比较各种污染物的毒性,不同种或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以及环境因素对毒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中,都以LC50为依据。常规急性毒性实验常采用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进行,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的安全性,但实验周期一般较长,药物用量较大。用斑马鱼胚胎检验药物急性毒性,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饲养,重复性好,便于观察,繁殖周期短,繁殖频率高,给药方式简单等诸多优点,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试验模型,用以确定药物暴露在胚胎中的毒性效应,评价药物半数致死浓度。

根据实验终点斑马鱼的死亡率,通过使用OriginPro 8.0统计学软件,拟合半数致死浓度。

【实验方案】

我们将供试品设置一系列浓度,并设置一个正常对照组。同时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药物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灌胃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进行3天的暴露实验。

每天观察记录斑马鱼死亡情况,药物处理结束后,统计各实验组的斑马鱼致死率,使用OriginPro 8.0统计学软件绘制最佳的剂量效应曲线,并计算LC50。

【结果展示】

5-1.jpg

图1. 斑马鱼“浓度-死亡率”效应曲线

可以看到,利用OriginPro 8.0软件模拟得出药物LC50=8.0 μg/mL。

【评价结论】

1.根据药物“浓度-死亡率”的统计数据,利用OriginPro 8.0软件模拟得出药物的LC50=8.0 μg/mL。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的听觉外侧系统由内耳和侧线两个关键的感觉结构组成,斑马鱼具有典型的内耳结构,内耳的毛细胞和侧线的毛细胞在结构功能及分子水平上与哺乳动物的内耳毛细胞非常相似,包括对耳毒性药物的相似反应。

经过特异性荧光染色(呈绿色),听力损伤的斑马鱼比正常斑马鱼毛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失(荧光减弱或者消失)。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服用/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我们对斑马鱼整体做毛细胞特异性染色,观察毛细胞的变化。

【结果展示】

10-1.jpg

图1. 斑马鱼毛细胞表型图

绿色荧光颗粒为毛细胞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斑马鱼毛细胞减少。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斑马鱼毛细胞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对斑马鱼有听毒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药物毒性与安全性评估实验方法分为体外与体内实验2种。斑马鱼实验为整体动物研究,能反映化合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而且,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度高达87%,有与人类近似的毒性特征和信号传导通路,斑马鱼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在解剖学、生理学和分子水平上类似于哺乳动物,因此是一种可比性较强的模式生物,可以用于各种类型供试品的急性毒性评价。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服用/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我们对斑马鱼整体进行观察评价,观察斑马鱼心脏、脑部、耳、下颌、眼、肝脏、肠道、躯干/尾/脊索、肌肉/体节、鳍、体长、身体着色、循环系统、身体水肿和出血等毒性反应情况,统计毒性发生率。

【结果展示】

6-1.jpg

图1. 斑马鱼胚胎毒性表型图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眼变小、心包水肿、肝脏变性、卵黄囊吸收延迟、肾性水肿、胃肠道发育延迟。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急性毒性表型,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对斑马鱼有急性毒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