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原理】
OECD近年大力推崇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毒性评估策略来测试类雌激素这一大类有害物质。本方法参照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2000)关于雌激素物质最高日摄取量来评估测试物的安全性,通过转基因标记技术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含量来量化类雌激素物质含量,绿色荧光蛋白特异性地在肝脏表达,一旦供试品中含一定量的类雌激素化学物质,雌激素转基因斑马鱼暴露后肝脏部位会出现绿色荧光,可用绿色荧光量化供试品中的类雌激素物质含量,从而达到检测效果。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或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摄入供试品一段时间后,我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肝脏荧光。
【结果展示】
图1.含类雌激素物质的供试品处理后斑马鱼荧光表型图
黄色曲线部位为肝脏,绿色荧光量化类雌激素含量
可以看到,摄入供试品组肝脏部位有明显的绿色荧光。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摄入含类雌激素物质的供试品组斑马鱼肝脏荧光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含有类雌激素物质。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斑马鱼为鲤科短担尼鱼属的小型硬骨鱼,1998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列入测定单一化学品毒性的标准方法。由于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近年来斑马鱼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及药物筛选、毒理学与环境检测中,使其成为新型的脊椎模式生物。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胚胎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服用/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我们对斑马鱼整体进行观察评价,观察斑马鱼心脏、脑部、耳、下颌、眼、肝脏、肠道、躯干/尾/脊索、肌肉/体节、鳍、体长、身体着色、循环系统、身体水肿和出血等毒性反应情况,统计毒性发生率。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胚胎毒性表型图
可以看到,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斑马鱼眼变小、心包水肿、肝脏变性、卵黄囊吸收延迟、胃肠道发育延迟。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注射供试品组的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毒性表型,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供试品对斑马鱼有胚胎毒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与人类相似,中性粒细胞在斑马鱼体内发挥固有免疫作用,且是体内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在炎症反应起始阶段有一系列事件发生,如血管舒张、毛细血管网的通透性增强、炎性介导释放等。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表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炎症,炎症早期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亢进和水肿。刺激物进入斑马鱼体内,诱导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向皮肤表皮迁移并聚集。
采用转基因中性粒细胞绿色荧光斑马鱼,可在荧光显微镜在观察到皮肤受刺激的斑马鱼皮肤上的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和供试品组(供试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皮肤吸收供试品一段时间后,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皮肤上中性粒细胞数量(头部、心脏和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除外)。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皮肤刺激性表型图
绿色光点为中性粒细胞,绿色荧光越多,中性粒细胞越多,皮肤刺激性越强
可以看到,供试品组斑马鱼皮肤上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摄入供试品组的斑马鱼皮肤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别。
2.本实验证实了该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和甲基异噻唑啉酮对斑马鱼有皮肤刺激性。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产品介绍:
斑马鱼臭氧干燥箱,适用于斑马鱼鱼房中各类器材配件的消毒,臭氧消毒更加绿色环保,且无残留。双加热器、双风机循环系统,可编程自动控制灭菌与干燥。
产品优势:
产品参数(示例):
【评价原理】
过敏原/致敏因子诱导组织学上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如组胺、5-HT,前列腺素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表现为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大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等,诱发多种过敏症状。 类胰蛋白酶是肥大细胞内预先合成的中性蛋白酶,是临床上检验人体是否过敏的重要指标。斑马鱼产生过敏反应时,亦诱导肥大细胞分泌类胰蛋白酶。C48/80作为肥大细胞活化剂,可以诱导组织学上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类胰蛋白酶。
我们检测过敏有两种方法。1. 类胰蛋白酶的含量:用酶标仪检测类胰蛋白酶的含量。2. 肥大细胞数量:制作病理切片,经过过碘酸雪夫染色,肥大细胞呈蓝色,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和白三烯等物质呈红色。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四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和滴注致敏剂低、中、高剂量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滴注C48/80,滴注致敏剂组均滴注C48/80低、中、高剂量(C48/80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滴注C48/80一段时间后,利用酶标仪检测类胰蛋白酶含量(吸光度值),同时制作病理切片进行过碘酸雪夫染色。
【结果展示】
图1. 斑马鱼类胰蛋白酶含量(吸光度值)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01
可以看到,滴注中、高浓度致敏剂组类胰蛋白酶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图2. 斑马鱼体内肥大细胞染色典型图
箭头指示为肥大细胞
从病理切片中也能看出来,滴注致敏剂组斑马鱼的肥大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数量明显上升。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滴注致敏剂组斑马鱼类胰蛋白酶含量和肥大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数量明显上升。
2.本实验证实了C48/80具有明显的致敏作用。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评价原理】
皮肤弹性作为皮肤组织的重要生物力学特性,对生理病理状态的分析、诊断、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是评价皮肤功能的重要指标。皮肤的液体含量(血液、淋巴液)、弹力纤维和肌纤维的特性及神经组织的紧张度是决定皮肤弹性高低的重要因素。皮肤的弹性和胶原蛋白有关,人体内的胶原蛋白不足时,便会出现皮肤的弹性下降。
I型是在大多数结缔组织中发现的原纤维形成胶原,在骨骼,角膜,真皮和肌腱中含量丰富。在人体内,I型胶原是一种三聚体,主要由两条α1链和一条α2链组成,分别由col1a1和col1a2基因编码。相反,在斑马鱼中,存在三种I型胶原基因,分别编码α1(I),α3(I)和α2(I)链的col1a1a,col1a1b和col1a2。在胚胎和幼虫发育过程中,三种I型胶原基因显示出相似的时空表达模式,表明它们在这些阶段的共同调控和相互依赖性。通过检测皮肤弹性相关基因(皮肤胶原蛋白col1a2基因、col1a1a和col1a1b基因)相对表达量来表明产品的增加皮肤弹性功效。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两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和皮肤弹性产品组(皮肤弹性产品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或注射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
皮肤吸收皮肤弹性产品一段时间后,我们通过qPCR检测皮肤胶原蛋白col1a2基因(推荐)、col1a1a和col1a1b基因的转录水平,并计算其相对表达量。
【结果展示】
以col1a2基因为例,提供柱状图
图1. 斑马鱼体内col1a2相对表达量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001
可以看到,摄入皮肤弹性产品组的斑马鱼col1a2基因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皮肤弹性产品组的col1a2基因、col1a1a和col1a1b基因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斑马鱼高通量工作站,用于斑马鱼大量样品加药实验、拍照和数据分析,可实现将待拍照观察的斑马鱼进行自动加载、限位、拍照与分析等一系列工作,极大程度降低了实验人员的重复操作工作与实验的稳定性。
产品参数(示例):
环特生物,利用斑马鱼模型实验,为药品企业提供药效评价、药物功效与安全性评价、毒性毒理实验、临床前研究、药物筛选、活性成分筛选等生物检测服务,周期短、费用低、高效专业。助力药品企业做好研发、品控和宣传推广。
药物评价-药物筛选-毒性实验检测项目
药效评价-药物功效评价模型
药物安全性评价-毒性评价模型
更多药物评价筛选等项目及内容,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
环特生物公司已通过国家CNAS、CMA资质认定和AAALAC国际认证,自有2000m²生物评价实验室。
环特生物在斑马鱼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已牵头起草发布团体标准10项,申请发明专利64余项,自主开发的主要斑马鱼模型150多种,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20余篇,已有7个新药项目成功将环特生物斑马鱼实验数据用于CFDA的临床试验申报,公司已累计完成项目超5000个,建立长期合作客户600多家。
【评价原理】
斑马鱼拥有与人类相似的神经组织器官,下丘脑、丘脑、基底神经节、边缘系统等都是与焦虑相关的脑区。1-(3-氯苯基)哌嗪盐酸盐(mCPP)是一种非特异性5 -羟色胺(5-HT)能激动剂,5-HT广泛存在于上述脑区。研究表明mCPP可通过影响5-HT通路而诱导焦虑。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脑中GABA水平的下降会产生抑郁、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谷氨酸脱羧酶(GAD)是谷氨酸向GABA转化的限速酶。单胺氧化酶(MAO)是一种具有多个结合部位的单一分子酶,对底物的特异性不高,可使多种胺类氧化脱氨,从而影响多种神经递质的代谢,斑马鱼体内只有一种Mao序列,具有人MAO-A和人MAO-B的性质,且与人MAO-A更相似。在大多数物种中,MAO-A降解5-HT。研究表明斑马鱼的运动活动和趋向性是反映焦虑的两个重要指标。GAD2基因与焦虑和情感障碍关系密切。5-HT通过5-羟色胺受体2A(htr2aa)增加焦虑样行为。GABA-A受体在焦虑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AO-A/B双敲除小鼠的5-HT分解降低,焦虑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斑马鱼的行为来判断斑马鱼是否产生焦虑。同时还可以通过检测焦虑相关基因(如gabra1、gad2、htr2aa基因)相对表达量以及MAO含量来评价斑马鱼是否产生焦虑。
【实验方案】
我们将受测试斑马鱼分成三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服用焦虑改善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与服用焦虑改善剂组都摄入了等量的mCPP(mCPP通过溶解到养鱼用水中的方式摄入到斑马鱼体内)。服用焦虑改善剂组在摄入mCPP的同时摄入司来吉兰之类的焦虑改善剂。
服用一段时间焦虑改善剂后,我们(1)分析斑马鱼的总运动距离;(2)用q-PCR检测焦虑相关基因表达;(3)用试剂盒检测单胺氧化酶(MAO)活性。
【结果展示】
(1)行为学:
可以看到,服用焦虑改善剂组斑马鱼gabra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
可以看到,服用焦虑改善剂组斑马鱼htr2aa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
(3)单胺氧化酶(MAO)活性:
图5. 斑马鱼单胺氧化酶活性量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 0.05
可以看到,服用焦虑改善剂组斑马鱼单胺氧化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似,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
【评价结论】
1.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服用焦虑改善剂组斑马鱼总运动距离、gabra1、gad2和htr2aa基因相对表达量及MAO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似。
2.本实验证实了司来吉兰有明显抗焦虑功效。
更多项目服务,请拨电话咨询:0571-83782130,项目经理手机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产品介绍:
斑马鱼胚胎分装系统,适用于替代人工进行斑马鱼的分装工作,可以快速将斑马鱼自动准确快速的分装到制定培养容器内。
产品优势:
产品参数(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