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官方微信 药智官方微博
客服 反馈

产品供应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肿瘤发生与转移的机制、筛选和评价抗肿瘤药物的药效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啮齿类动物小鼠,因为其具有繁育速度快,成本低,可进行基因修饰等诸多优点,基于其构建的各类肿瘤模型构成了临床前治疗性药物筛选的主要工具。小鼠肿瘤模型大致可分为自发性肿瘤小鼠模型、诱发性肿瘤小鼠模型、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异种移植瘤模型(PDX或CDX)等。重建了人免疫系统的异种移植小鼠肿瘤模型(CDX或PDX)可同时具备人免疫系统和人肿瘤组织,更接近人体真实情况,实现了在动物体内模拟人类免疫系统和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系异种移植模型(Cell line-derived xenograft, CDX)是将体外培养的人源的肿瘤细胞系通过皮下、静脉或者原位的方式接种至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如B-NDG小鼠)或者是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体内而构建的肿瘤模型。基于细胞系的肿瘤模型作为经典的体内实验方法,在肿瘤学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研发过程中有着极大的需求。CDX模型具有实验周期短、建模成功率高、重复性高、动物个体成瘤差异较小、实验费用相对低等优点,可以用于开展药物靶点验证、药效学评价、PK/PD研究和多药协同药效评价等,是评估抗肿瘤药物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临床前动物模型。‍ 图1. 异种移植小鼠肿瘤模型小鼠的CDX成瘤模型CDX皮下模型以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为例,我们已经完成了25种肿瘤细胞系的CDX模型构建,包括结肠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等。以下是百奥动物基于B-NDG小鼠建立的部分CDX成瘤模型展示。图2.  B-NDG小鼠CDX模型成瘤数据CDX原位模型关于原位移植肿瘤模型,想要了解更多,请点击上图。CDX淋巴癌转移模型图3. Raji淋巴肿瘤细胞在B-NDG小鼠上能更有效地建立系统和转移肿瘤模型对B-NDG、NOD-scid BALB/C Nude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相同数量 (5× 105)的Raji细胞,在不同的时间点记录并分析小鼠的如下各种指标:(A) 细胞接种后记录小鼠生存情况,绘制Kaplan-Merier生存曲线。(B)细胞接种后每周小鼠体重变化(g),并计算出相对于接种当天的相对体重(C)小鼠外周血中人源细胞百分率变化。接种Raji細胞后,每周通过眼眶静脉丛采取100 以μl全血,提取DNA,通过q-PCR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人源细胞比率。(D)接种Raji细胞后小鼠肝脏对比。接种后待小鼠体重下降超过30%后执行安乐死并解剖脏器,进行拍照。(E)接种Raji细胞后小鼠脏器免疫组化染色。一抗为鼠抗人线粒体膜蛋白抗体。结果表明,相对于NOD-scid小鼠B-NDG小鼠更适合建立人源肿瘤模型。利用CDX肿瘤模型进行药物体内药效‍评价B-NDG小鼠CDX淋巴瘤体内药效实验‍图4. 基于B-NDG小鼠的Raji淋巴癌转移模型及药效评价对B-NDG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相同数量(5x105)的Raji-Fluc细胞,并在第3天以及第10天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抗体X,之后在不同的时间点成像观察肿瘤生长状况。(A)不同时间点对小鼠成像观察肿瘤生长情况;(B)不同分组小鼠成像下肿瘤细胞荧光强度曲线。结果表明,早起抗体治疗(Raji细胞移植3天,10天给药)的治疗效果显著,晚期抗体治疗(Raji细胞移植10天给药)的治疗效果明显变差,基本无效。 B-NDG小鼠CDX模型抗人CD47抗体药效验证实验‍图5. B-NDG小鼠抗人CD47抗体的抗肿瘤活性将人淋巴B-lciferase-GFP Raji细胞(B ymphocytes)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到B-NDG小鼠体内,利用小动物成像仪进行观察,待肿瘤荧光强度达到1E+06左右时将动物入组至对照组和治疗组(n=6)。(A)荧光成像仪监测小鼠肿瘤荧光,(B)治疗期间的体重变化。结果表明,3种抗体对B-NDG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均有效果。B-NDG小鼠是人CD47抗体有效性研究的有力模型。数值表示为平均值±SEM。B-NDG小鼠CDX模型CAR-T药效验证实验‍图6. CAR-T疗法在B-NDG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将B-luciferase-GFP Raji细胞(B lymphocytes)通过尾静脉植入B-NDG小鼠。当荧光强度达到约1E+06(n=6)时,将小鼠分组,用CAR-T细胞(1E+07)处理。(A)Raji-Luciferase细胞系经不同CAR-T细胞处理后的信号强度,(B)处理期间的体重变化。结果显示,4种CAR-T细胞在B-NDG小鼠中表现出不同地抑制肿瘤生长活性。结果表明,B-NDG小鼠可以作为CAR-T细胞治疗研究的有力模型。数值表示为平均值±SEM。  B-NDG小鼠CDX模型ADC药效验证实验‍ 图7. ADC药物在几种CDX模型中的体内抗肿瘤疗效研究采用不同抗原表达水平的细胞系验证ADC药物的体内药效水平。如图7所示,在皮下接种了BT474和NCI-H1975的B-NDG小鼠肿瘤模型中,所有受试品ADC对肿瘤生长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A431肿瘤模型中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这与A431细胞上HER2的低表达水平相一致。CDX模型列表BioMice百奥动物一直在追求创新、不断的探索,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小鼠模型,助力科学研究以及药物开发!如您有关注的肿瘤相关动物模型,欢迎联系我们,获取更多百奥动物产品信息。‍

1978年,科学家首次发现CD24,即分化簇2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4),也称为热稳定抗原(heat-stable antigen,HSA),一种高度糖基化的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膜蛋白。CD24没有胞内信号结构域,然而,几种信号转导蛋白与CD24活性相关,其中研究最充分的是Src家族激酶。CD24信号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也可通过影响细胞间黏附作用进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纵观吞噬相关检查点抑制剂的发现历史:在过去的20年里,自第一个肿瘤吞噬相关检查点CD47-SIRPα通路被发现以来,其他肿瘤吞噬相关检查点PD1-PD-L1通路、MHC-I-LILRB1通路以及CD24-Siglec-10通路等被逐步发现,在识别吞噬相关检查点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CD47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肿瘤吞噬相关检查点,在多种人类血液肿瘤中存在高表达。目前,CD47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其在红细胞和血小板有表达,导致血液毒性。然而,研究表明,CD24不在人红细胞表达,不会产生贫血的副作用[2]。作用机制CD24可作为“别吃我”信号分子,与巨噬细胞上的分子Siglec-10相互作用,传递抑制性信号,抑制破坏性炎症反应,减少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传递“别吃我”信号。CD24可以与现有疗法互补,是未来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CD24-Siglec-10抑制吞噬作用的示意图[3]研究进展通过查询统计,目前针对CD24靶点进行开发的在研公司或机构有很多,适应症涉及自身免疫疾病、炎症、病毒感染和肿瘤等多个领域。随着针对CD24靶点作用机制的发现,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检验靶点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的影响。百奥动物自研产品B-hCD24 mice plus,是靶向CD24抗体开发相关药物进行药效评价的优质模型。相信随着对CD24的开发,多个领域的药物研发势必会进入一个加速的时代。数据展示01基本信息02血红细胞蛋白表达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纯合B-hCD24小鼠中的种属特异性CD24的表达。采集野生型小鼠和纯合B-hCD24小鼠的红细胞,结合种特异性抗CD24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在野生型小鼠中可检测到小鼠CD24,但在B-hCD24小鼠中未检测到。在纯合B-hCD24小鼠中未检测到人CD24。03B细胞蛋白表达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纯合B-hCD24小鼠中的种属特异性CD24的表达。采集野生型小鼠和纯合B-hCD24小鼠的血细胞和脾细胞,结合种特异性抗CD24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在野生型小鼠血液(A)和脾脏(B)中均可检测到小鼠CD24。在纯合B-hCD24小鼠血液(A)和脾脏(B)中可检测到人CD24。04T细胞蛋白表达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纯合B-hCD24小鼠中的种属特异性CD24的表达。采集野生型小鼠和纯合B-hCD24小鼠的血细胞和脾细胞,结合种特异性抗CD24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在野生型小鼠血液中仅可检测到少量小鼠CD24(A),而在野生型小鼠脾脏中无法检测到小鼠CD24(B)。在纯合B-hCD24小鼠血液(A)和脾脏(B)中均未检测到人CD24。05NK细胞蛋白表达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纯合B-hCD24小鼠中的种属特异性CD24的表达。采集野生型小鼠和纯合B-hCD24小鼠的血细胞和脾细胞,结合种特异性抗CD24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在野生型小鼠血液(A)和脾脏(B)中未检测到小鼠CD24。在纯合B-hCD24小鼠血液(A)和脾脏(B) 中未检测到人CD24。06粒细胞蛋白表达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纯合子B-hCD24小鼠中的种属特异性CD24的表达。采集野生型小鼠和纯合B-hCD24小鼠的血细胞和脾细胞,结合种特异性抗CD24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在野生型小鼠血液(A)和脾脏(B)中可检测到小鼠CD24。在纯合B-hCD24小鼠血液(A)和脾脏 (B)中可检测到人CD24。07巨噬细胞蛋白表达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纯合B-hCD24小鼠中的种属特异性CD24的表达。采集野生型小鼠和纯合B-hCD24小鼠的血细胞和脾细胞,结合种特异性抗CD24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在野生型小鼠血液(A)和脾脏(B)中可检测到小鼠CD24。在纯合B-hCD24小鼠血液(A)和脾脏(B)中可检测到人CD24。08树突状细胞蛋白表达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纯合B-hCD24小鼠中的种属特异性CD24的表达。采集野生型小鼠和纯合B-hCD24小鼠的血细胞和脾细胞,结合种特异性抗CD24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在野生型小鼠血液(A)和脾脏(B)中可检测到小鼠CD24。在纯合B-hCD24小鼠血液(A)和脾脏(B)中可检测到人CD24。09CD24表达总结野生型小鼠与人的CD24表达谱不同,主要差别在于人红细胞不表达CD24但小鼠的红细胞表达。或可导致药物在野生型小鼠体内筛选时,可能会遇到在人中不会出现的血液毒性,干扰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的临床前评估。B-hCD24 mice plus人源化小鼠CD24表达谱与人一致,可有效避免相应风险。髓系细胞检查点相关产品列表参考资料1.Song Y, et al. Targeting macrophages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Hematol Oncol. 2022 Aug 17;15(1):110. doi: 10.1186/s13045-022-01328-x. 2.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13) 108, 1449–1459 | doi: 10.1038/bjc.2013.1023.Amira A Barkal, Irving L Weissman. CD24 signalling through macrophage Siglec-10 is a targe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2019 Aug;572(7769):392-396. 

全球双抗市场规模目前快速上升,有多款双抗进入临床中后期。根据目前管线中项目数和适应症情况,Frost &Sullivan预测:“2030年全球双抗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2030年我国双抗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我国双抗药物开发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未来双抗技术平台日益成熟,获批药物种类增多,预计我国双抗市场规模也将高速扩张,2030年我国双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8亿美元,2022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1.7%。‍ CD3 双抗介绍由于CD3与T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因此利用人CD3和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双特异性抗体进行抗肿瘤治疗的手段被广泛研究。CD3×TAA 双抗又称为 T 细胞连接器(Bispecific T-cell engager, BiTE)。CD3双特异性抗体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CD3×TAA双抗两个臂分别靶向T细胞表面抗原CD3和肿瘤细胞表面相关抗原TAA,从而拉近了肿瘤细胞与效应T细胞的距离,绕过了T细胞必须经过MHC-抗原肽与TCR形成复合物,以及共刺激分子的结合才能被激活的经典激活之路。激活的T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从而有效杀伤肿瘤细胞。CD3×TAA双抗的作用机制[1]CD3双抗最新研究进展据统计,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双特异性抗体有 50% 为 CD3 双抗。国内方面对于CD3靶点也热度不减。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CD3双抗约30多个,如针对市场表现良好的CD3×CD19靶点(Blincyto),绿竹生物、健能隆、爱思迈等制药企业在此靶点均有布局,以及CD3×CD20为目前竞争最为激烈的双抗靶点组合之一,在国内,目前已经有5款申报临床包括再鼎医药(再生元),嘉和生物,爱思迈生物,康诺亚/诺诚健华和Genmab和艾伯维。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及公开信息整理BioMice百奥动物自主研发了多个CD3×TAA小鼠模型,为双抗或三抗或多抗药物体内药效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有力工具。部分数据展示如下。B-hCD3E mice基本信息功能分析:体外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双抗体外杀伤人源化小鼠的T细胞,在体外经CD3+ CD28刺激后,IL-2分泌增加,表明人源化改造后Th1细胞功能正常。人源化小鼠脾细胞+过表达MC38 细胞系+双抗孵育48h后,检测细胞裂解产生的LDH,结果显示CD8+ T细胞功能正常。双抗药效验证B-hCD3E mice+MC38-hCD19接种MC38-hEpCAM至B-hCD3E纯合小鼠皮下,肿瘤组织接近150±50mm3时分组进行体内药效评价实验(n=6)。 结果显示高剂量hCD3E抗体(Blinatumomab)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证明B-hCD3E小鼠模型是体内评价抗hCD3E双特异性抗体疗效的有力工具。单抗药效验证人源化小鼠中mPD-1抗体显著抑制肿瘤生长(A),这表明CD3E人源化没有影响T细胞功能。抗hCD3抗体处理后肿瘤生长较快(A),B细胞占比没有明显差异(B),T细胞占比明显下降(C),这表明hCD3抗体处理的肿瘤快速生长是由于T细胞过度激活耗竭(AICD)导致的。肿瘤标记物Ab(X)药效验证人源化小鼠中高剂量CD3双抗X抑制了肿瘤生长(A),治疗期间小鼠体重没有变化(B),B-hCD3E小鼠血液中B细胞(C)和T细胞(D)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CD3双抗X在保持抑瘤效果的同时,没有产生过度激活T细胞的毒性,表明,B-hCD3E小鼠可作为CD3双抗临床前药效和毒性评价有力的研究模型。 三特异性抗体介绍三特异性抗体拥有三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与靶细胞、功能细胞(一般为T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与单克隆抗体相比,三抗增加了两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有利于将药物重定向至肿瘤局部,增加结合特异性,提升药物靶向肿瘤细胞的准确性,降低脱靶毒性。三特异性抗体作用机制[2]三特异性抗体最新研究进展全球已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布局三特异性抗体,赛诺菲作为三抗研发赛道的“领跑者”,目前已有3个三特异性抗体产品进入临床试验I期阶段,其中SAR442257是一款靶向CD3×CD28×CD38的三特异性抗体,它在体外试验中表现出比CD38单克隆抗体高1000~10000倍的骨髓瘤细胞杀伤活性。拟开发的适应症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除赛诺菲外还有诺华、罗氏是这一赛道的先行者。国内基石药业、嘉和生物等也都在布局三抗管线。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及公开信息整理B-hCD3E/hCD28 mice基本信息蛋白表达分析取野生型小鼠和纯合B-hCD3E/hCD28小鼠脾细胞,用种属特异性抗CD3E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如图所示,小鼠CD3E在野生型小鼠中检测到。人CD3E仅在纯合B-hCD3E/hCD28小鼠中检测到,而在野生型小鼠中检测不到(A)。小鼠CD28在野生型小鼠中检测到。人CD28仅在纯合B-hCD3E/hCD28小鼠中检测到,而在野生型小鼠中检测不到(B)。B-hCD3E/h4-1BB‍ mice基本信息蛋白表达分析取野生型小鼠和纯合B-hCD3E/h4-1BB小鼠脾细胞,用种属特异性抗CD3E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CD3E在野生型小鼠中检测到。人CD3E仅在纯合B-hCD3E/h4-1BB小鼠中检测到,而在野生型小鼠中检测不到(A)。用种属特异性抗4-1BB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4-1BB在野生型小鼠中检测到。人4-1BB仅在纯合B-hCD3E/h4-1BB小鼠中检测到,而在野生型小鼠中检测不到(B)。参考文献1. Singh A, Dees S, Grewal IS.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CD3+ T-cell redirection in cancer. Br J Cancer. 2021 Mar;124(6):1037-1048. doi: 10.1038/s41416-020-01225-5. Epub 2021 Jan 19. PMID: 33469153; PMCID: PMC7960983;2. R&D Investor Event,Adapted from Garfall et al, Trispecific antibodies offer a third way forward for anti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575, 2019 ©2019, Springer Nature (under permission requested). Article screenshot from Wu et al, Trispecific antibodies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umor-directed T cells through T cell receptor co-stimulation, Nat Cancer 2020 ©2020, Springer Nature (under permission requested).

GARP(LRRC32)是I型跨膜蛋白,其中胞外区有两组10 LRRs (leucine-rich repeats) 区,通过富含脯氨酸的结构域(proline domain)连接。非活性状态(Latent)TGF-β 通过其LAP上的半胱氨酸与GARP形成二硫键的连接(图1A)。图1. GARP的结构(A)和功能(B)[1]GARP对TGF-β的成熟和活化起作用(图1B)。TGF-β最开始以同源二聚体的方式合成,被蛋白酶切割后形成非活性状态的TGF-β。GARP可以增强酶切及latent TGF-β的形成。在细胞膜表面,GARP/latent TGF-β复合物与整合素互作,进而释放成熟的TGF-β。成熟的TGF-β可与细胞表面的TGF-β受体互作引发下游信号通路。 GARP在活化的Treg细胞上选择性表达,调控TGF-β的分泌。TGF-β具有广泛的细胞活性。在肿瘤内部,TGF-βs,尤其是TGF-β1,会刺激基质细胞增生、新血管形成、癌细胞转移及抑制免疫细胞浸润。新研究发现,TGF-β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微环境中耐药的主要原因。基于此,GARP/TGF-β是Treg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核心机理之一。抑制Treg细胞表面的GARP功能,或靶向清除GARP+ Treg细胞,是此靶点的主要的成药机制。目前,针对GARP没有上市药物。处于临床阶段的GARP药物有以下三款。药物成药形式靶点研发公司开发阶段1DS-1055a单抗GARP第一三共Phase   I2ABBV-151单抗GARP/TGF-β1AbbviePhase   I3HLX-60单抗GARP复宏汉霖Phase   IDS-1055a是一款去岩藻糖的IgG1抗体,具有增强的ADCC效应,主要通过去除GARP+调节性T细胞(Treg)来发挥抗肿瘤作用[2]。目前正在实体瘤患者中开展I期临床试验(NCT04419532)。 ABBV-151是一款GARP/TGF-β1 IgG4抗体抑制剂,阻止TGF-β1的释放,从而减小TGF-β1的免疫抑制作用[3]。2018年,argenx将ARGX-115独家授权给AbbVie(ABBV-151)。目前ABBV-151正在进行单药及与PD-1单抗(ABBV-181)联用于实体瘤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NCT03821935)。 HLX-60是一款GARP单抗,可阻断TGF-β1的释放,从而减小TGF-β1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引发ADCC效应,清除GARP+ Treg。2022年8月26日,HLX-60与PD-1单抗联用于实体瘤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于澳大利亚获批[4]。百奥赛图自主研发了GARP人源化小鼠B-hGARP,用于靶向GARP的药物药效研究,助力新药研发。B-hGARP mice人GARP的种属特异性表达图2. RT-PCR分析纯合B-hGARP小鼠的种属特异性GARP mRNA的表达。鼠GARP mRNA只在野生型小鼠中检测到,人GARP mRNA只在纯合B-hGARP小鼠中检测到。图3.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纯合B-hGARP小鼠的种属特异性GARP蛋白的表达。取野生C57BL/6小鼠(+/+)和纯合B-hGARP小鼠(H/H)的脾组织,用种属特异的抗GARP抗体进行流式分析。鼠GARP只在野生型小鼠中检测到,人GARP只在纯合B-hGARP小鼠中检测到。GARP人源化不影响白细胞各亚群比例图4. 脾脏白细胞亚群的流式分析。分离野生C57BL/6小鼠(+/+)和纯合B-hGARP小鼠(H/H) (n=3, 6周龄)的脾细胞并进行白细胞亚群流式分析。(A)代表性单活CD45+细胞的流式分析;(B)图A的统计分析。B-hGARP小鼠的T, B, NK, DC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比例与野生型小鼠相似,证明人源化GARP不影响脾脏中这些细胞集群总体的发育、分化和分布。数值:平均值 ± SEM。图5. 脾脏T细胞亚群的流式分析。分离野生C57BL/6小鼠(+/+)和纯合B-hGARP小鼠(H/H)(n=3, 6周龄)的脾细胞并进行T细胞亚群流式分析。(A)代表性CD3+ T细胞的流式图分析;(B)图A的统计分析。B-hGARP小鼠的CD4+, CD8+ 和Treg细胞的比例与野生型小鼠相似,证明人源化GARP不影响脾脏中这些T细胞集群总体的发育、分化和分布。数值:平均值 ± SEM。人源化GARP同样也不影响血液中白细胞亚群和T细胞亚群总体的发育、分化和分布。(数据未展示)GARP人源化不影响小鼠血常规图6. B-hGARP小鼠血常规检测。采集野生C57BL/6小鼠(+/+)和纯合B-hGARP小鼠(H/H)(n=6, 6周龄)的血液进行血常规分析(CBC, complete blood cell count),所有检测项目均没有发现区别,说明GARP人源化并没有改变血细胞组成。数值:平均值 ± SEM。GARP人源化不影响小鼠血生化图7. B-hGARP小鼠血生化检测。采集野生C57BL/6小鼠(+/+)和纯合B-hGARP小鼠(H/H)(n=6,6周龄)的血清进行血生化分析,所有检测项目均没有发现区别。说明GARP人源化并没有改变血生化。数值:平均值 ± SEM。B-hGARP小鼠模型用于药效分析图8. mPD-1单抗和hGARP/latent-TGFβ1单抗联用在B-hGARP鼠中的抗肿瘤活性。(A)mPD-1单抗和自制hGARP/latent-TGFβ1单抗(ABBV-151)联用可抑制B-hGARP鼠中MC38肿瘤的生长。鼠结肠癌细胞系MC38(5E5)皮下植入纯合B-hGARP鼠(n=6,7周龄)中。当肿瘤长到50~70 mm3的时候对鼠进行分组,同时用mPD-1单抗和hGARP/latent-TGFβ1单抗联用治疗,治疗的剂量和时间如图所示。(B)治疗期间的体重变化。数值:平均值 ± SEM。图8A显示,mPD-1单抗和hGARP/latent-TGF-β1单抗联用可有效控制B-hGARP中肿瘤的生长,证明B-hGARP是一个强大的临床前模型,可用于抗人GARP抗体的体内药效评估。除B-hGARP小鼠外,在研品系还有B-hGARP/hTGF-β1双靶点人源化小鼠,敬请期待。参考资料[1] Metelli, Alessandra et al. “Immunoregulatory functions and th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GARP-TGF-β in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vol. 11,1 24. 20 Feb. 2018, doi:10.1186/s13045-018-0570-z[2] Satoh, Kazuki et al. “Novel anti-GARP antibody DS-1055a augments anti-tumor immunity by depleting highly suppressive GARP+ regulatory T cells.” 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vol. 33,8 (2021): 435-446. doi:10.1093/intimm/dxab027[3] Cuende, Julia, et al.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GARP/TGF-β1 complexes inhibit the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y of human regulatory T cells in vivo."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7.284 (2015): 284ra56-284ra56.[4] 复宏汉霖官网:https://www.henlius.com/en/NewsDetails-37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