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因毒杂质判定依据
基因毒杂质结构判定主要根据以下依据:
一是2009年欧盟发布的警示结构《Development of structure alert for the in vivo micronucleus assay in rodents》;二是通过软件来评价是否含有基因毒杂质警示结构,如MDL-QSAR,Derek,MC4PC等软件。FDA和EMEA等官方机构也采取此类软件来进行评判。常见的部分警示结构见下表1、2所示:
二.相关法规和标准
为保护患者用药安全,必须将药品中的基因毒杂质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安全限度内。现行的一些监管指南和意见书根据规定限度控制药品中的杂质含量。下表中综述了基因毒杂质控制相关文件和指南介绍,其中较权威且影响大的指南为:PhRMA意见书、EMA杂质限度及其问答指南、FDA/ICH M7指南。
类别 | 指南 | 颁布时间 | 意义 |
控制指南 | PhRMA意见书 | 2004 | 引入两个创新概念:遗传毒性杂质的分类;临床实验材料的分期TTC概念 |
EMA《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 | 2006 | 第一个直接针对基因毒性杂质的监管规定,引入决策树概念 | |
EMA安全工作组(SWP):关于基因毒性杂质限量指南的问答 | 2010 | 对《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的极大完善 | |
ICH M7《评估和控制药物中的DNA反应性(致突变)杂质以限制潜在的致癌风险》 | 2013 | 监管机构和行业一致同意的国际统一指导 | |
试验指南 | ICH S2(R1):人用药物遗传毒性试验和结果分析指导原则 | 2006 | 替代ICH原来的遗传毒性研究的两个指导原则(S2A和S2B) |
EMA:草药物质/制剂遗传毒性评估指南 | 2008 | —— | |
风险评估 指南 | 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局: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物质一般风险评估的方法学和途径 | 2009 | —— |
三.基因毒性杂质分类
Ø 1类:已知的、具有诱变性和致癌性的杂质;
Ø 2类:已知的、具有诱变性、但致癌性未知的杂质;
Ø 3类:警示结构(与原料药结构无关)、诱变性未知的杂质;
Ø 4类:警示结构(与原料药结构有关)、经测试无诱变性;
Ø 5类:无警示结构,或警示结果有数据证明其无诱变性和致癌性。
根据以下决策树可以对不同的类别进行后续策略指导:
四.典型基因毒性杂质类别和主要分析技术
典型的基因毒性杂质类别繁多,常见类型和主要分析技术见下表,但不局限于下表。
基因毒性杂质类别 | 举例 | 主要分析技术 |
磺酸酯类(烷基、芳基) | 甲磺酸甲酯/乙酯/异丙酯、丁磺酸甲酯/乙酯/异丙酯、苯磺酸甲酯/乙酯、对苯磺酸甲酯/乙酯/异丙酯、樟脑磺酸酯等 | GCMS/GCMSMS、 衍生化+HS-GCMS、 LCMSMS |
挥发性亚硝胺类杂质 | N-亚硝基二甲/乙/丙/丁胺、N-亚硝基哌啶/吡咯烷/吗啉/二苯胺等 | GCMS/GCMSMS、 HS-GCMS/GCMSMS |
溶剂残留类 | 甲醇、乙腈、二氯甲烷、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3,4-二氯苯胺等 | HS-GCMS |
肼类 | 水合肼等 | HS-GCMS(挥发性) LCMS/ LCMSMS(非挥发性) |
环氧化物类 | 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等 | HS-GCMS |
硫酸烷基酯类 | 硫酸二甲酯、二乙酯、异丙酯等 | GCMS |
高沸点类 | 肌酸磷酰酯、肌酸酐磷酰酯、4-(3-氟苯甲氧基)-3-氯苯胺等 | LCMSMS |
其他类 | 卤代烷烃类 | HS-GCMS(挥发性) LCMS/ LCMSMS(非挥发性) |